广州市增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14 广州市增城市统计局

大中型企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56.79亿元,同比增长17.08%。全市亿元产值工业企业增至177家,比上年增加47家;累计完成工业产值877.1亿元,同比增长19.17%,增速低于规上工业0.8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值69.56%。

三大支柱产业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8.65亿元,同比增长21.12%。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383.79亿元,增长16.38%;摩托车制造业完成产值104.29亿元,同比增长19.65%;国际经济环境逐步回暧,以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业快速发展,纺织服装制造业完成产值340.58亿元,增长24.14%。

民营工业增势强劲。推动优势传统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引导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全市实现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575.97亿元,同比增长30.57%,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10.5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47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工业进一步壮大。增城把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实施自主创新的工作重点,优先安排和引导资源要素、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项目集聚,着重引进汽车、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研发等项目,高新技术工业快速增长。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96.92亿元,同比增长22.46%。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工业利润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7.42亿元,同比增长21.53%;实现利润总额25.68亿元,同比增长32.47%;亏损面为12.45%,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3.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2.86,同比提高3.62点。

建筑业稳步增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43亿元,增长21.3%。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6.27亿元,增长8.8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7.88万平方米,增长16.9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71亿元,增长22.4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9%,高于年均增长13%的预期目标3.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继续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基础设施投资36.07亿元,增长95.61%,拉动整体投资增长13.4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3.12亿元,增长16.27%,拉动整体投资增长9.93个百分点。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结构继续调整。我市加快推进“三大主体功能区”和“两城三中心”建设,着力优化城乡布局和发展环境,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区、文化生活区、生态产业区等功能分明的城镇发展格局,中心城区、中心镇产业集聚、公共服务、生态景观等功能得到显着增强。加大对道路交通、亚运场馆、城乡污水处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和民生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同比增长74.63%,民营经济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8.04%,外商投资下降8.64%。以产业看,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二、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35.19亿元和125.4亿元,分别增长36.08%和12.37%。其中,工业投资35.03亿元,增长56.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6.67亿元,增长236.7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2.83亿元,增长82.66%;住宿和餐饮业投资2.54亿元,增长65.07%。

房地产开发保持较快发展,商品房销售大幅增长。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854.22万平方米,增长26.09%;其中,商品房住宅面积674.64万平方米,增长24.09%。房屋竣工面积247.03万平方米,增长61.06%。其中,商品住宅202.49万平方米,增长55.42%。房地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商品房销售(签约)面积239.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8%。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165.33亿元,增长42.7%。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交通设施继续完善。全年货物运输量3356万吨,比上年增长1.57%。货物运输周转量18.74亿吨公里,下降0.86%。旅客运输量2980万人,增长13.31%。旅客运输周转量10.77亿人公里,增长11.15%。实施大规模的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完善高速路网与地方公路接驳,道路里程不断增加,路面通车能力不断增强,道路交通得到了系统改善。完成了广汕公路荔城至中新段、白水寨大道、百花大道、荔城大道、增江大道、增江河西岸景观大道等亚运场馆周边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加紧推进广河高速公路、增从高速、广州北三环二期工程、广园东四期、107国道新塘段、新新公路、荔湖大道、新城大道、增城大道增江段、朱石公路、小正公路、增城大桥以及增城、新塘客运站等15项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全市公路通达里程2377.97公里,其中国道56.78公里,省道256.63公里,县道162.87公里,乡道1200.58公里,村道625.31公里,高(快)速公路75.81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稳定。全市邮电业务收入18.2亿元,增长5.45%。年末电话用户30.94万户,增加0.37万户。年末以电信部门网络路线为出口的互联网宽带用户11.31万户,增长3.76%。

生态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增城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把旅游业作为十大核心产业之一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示范市(县),成功举办了2010世界旅游日全球主会场庆典暨中国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晚会,紧扣主题,气势恢弘、场景盛大、内容丰富,节目精彩,受到海内外嘉宾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继续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白水仙瀑、小楼人家、湖心岛等核心景区已成为广州和珠三角地区的生态旅游热点。建设了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沿途建成增江河10多个水上码头,两岸建设“绿上添花”景观带,沿途有鹤之洲湿地公园、增江西岸天然泳场、亚运龙舟比赛场馆、双塔秀色、南山古庙、古桥、古村、古码头、古榕树、原生态纯天然的两岸山水美景、仙姑故里、小楼人家、东西境老街、莲塘春色、月亮湾公园、正果寺、正果老街、湖心岛、榄园竹海、西湖滩客栈、聚龙庄乡村度假村等一批绿道网和生态景点。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沿途设有休闲驿站,设有单车租借点、士多店、停车场、洗手间、冲凉房、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农特产购物点,穿越景区景点、农家乐、垂钓台,沿途设有四季水果采摘园及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增城旅游整体形象日益深入人心,“何必舍近求远,美景就在身边,我们一起去增城度假休闲”和“如诗如画的增城,中国最美的荔乡”的增城旅游品牌广为人知,已成为珠三角游客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乡村生态游带动了农民就业创业,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升值和农民增收致富。全市接待游客1536.61万人次,同比增长29.13%;其中,景区景点接待游客822.19万人次,同比增长47.3%。实现旅游收入33.16亿元,同比增长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