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保持畅旺。随着经济的逐步好转、扩大内需政策和各大节日的带动,我市消费市场运行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4亿元,增长28.8%。“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85%,高于年均增长10%的预期目标9.8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5.65亿元,增长29.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88亿元,增长27.96%。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31.31亿元和36.23亿元,分别增长24.1%和49.3%。 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政策持续发挥效用及居民升级换代需求的影响下,家电、汽车销售持续快速增长。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类销售额4.84亿元,同比增长21.48%;汽车销售额32.56亿元,增长25.76%。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258.68亿元,同比增长40.93%。其中,商品批发额127.37亿元,增长63.86%。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回升。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35.22亿美元,增长36.45%。其中,出口23.98亿美元,增长35.83%,占进出口总额的68.09%;进口11.24亿美元,增长37.77%,占进出口总额的31.91%。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加快回升,加工贸易小幅增长。一般贸易出口18.81亿美元,增长42.47%,占出口总额的78.46%。加工贸易出口5.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22%,占出口总额的21.52%。出口产品结构继续调整,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6.22%和16.16%,其中,汽车零部件、摩托车及零部件出口分别增长69.9%和19.88%;纺织服装、金属制品出口分别增长46.95%和21.16%。 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增城工业园区顺利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升了地区发展品牌,提高全市产业发展承载力和打造招商引资新载体。围绕壮大先进制造业、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增量调优目标,总投资50亿元的北汽集团30万辆整车华南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广州江铜铜材40万吨铜杆线项目、中金数据华南数据中心、南方电网特高压国家工程实验检测中心等一批骨干生产力项目先后落户。全年新引进外资企业16家,同比增长33.33%,合同利用外资1.84亿美元,增长41.27%;实际利用外资0.81亿美元,下降54.6%。 八、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大幅增长。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94.97亿元,比年初增加86.59亿元,增长14.23%。其中,企业存款173.29亿元,比年初增加18.8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6.47亿元,比年初增加120.03亿元,增长43.42%。人民币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95.86亿元,比年初增加19.8亿元;中长期贷款296.84亿元,比年初增加9.81亿元;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信贷131.05亿元,比年初增加37.08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23.96亿元,比上年增加16.41亿元。现金支出1148.52亿元,增加172.53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24.56亿元。 九、教育、卫生、体育和文化 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增城在全面落实城乡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率先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政策,使增城籍学生享受到十二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城乡普及率逐年提高,全市共有幼儿园9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90所,在园幼儿2.63万人。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目前,我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62所,公办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有10.92万人;公办普通高(完)中10所,在校学生1.99万人。2010学年,全市学前教育三年入学园率90.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2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基础教育各项指标达到广州市中上游水平。普通高中优质学位18734个,优质学位达95.37%,高考大专以上上线率提高到92.75%,实现了让九成以上的学生上大学的目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4.01%,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 职业教育继续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园区在校中职学生达到11073人,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民办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壮大,全市共有3所民办独立本科学院和4所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达到5.3万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稳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有力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6个,床位2179张,卫生技术人员4073人,执业(助理)医师1494人,注册护士1551人,药师327人,检验师138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47人。参合人数逐年增加,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57.68万人,参合率达99.88%,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66元,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增设糖尿病、高血压病(Ⅱ期或以上)两种慢性病的门诊费用定额补偿,全年每种病最高补偿120元。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行社会化管理,推行“一站式”报销补偿服务,方便农民报销补偿医药费,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城乡区域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体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体育舞蹈比赛、飞碟射击、龙舟比赛,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连续19年荣获“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2010年的国际、国内赛场上,增城籍运动员也是屡创佳绩,共获世界冠军14项次,亚洲冠军7项次,全国冠军22项次。广州亚运会上,增城籍运动员刘诗雯分别夺得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第一名和女子双打第2名,刘尧森分别夺得男子龙舟250米直道竞速和500米直道竞速第3名,尹练池分别夺得男子重剑团体和个人第3名。 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各类健身活动常年不断。向市民健身提供切实的硬件保障,我市大力完善全市体育设施建设,增城康威体育运动场、增城体育广场、自行车绿道以及全市各镇街、村庄的体育休闲设施相继落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全市共有体育场地设施2000多个(未含高尔夫球场)。其中,篮球场761个(灯光篮球场136个)、400米田径场7个、200米田径场55个、游泳场11个、羽毛球场147个、排球场28个、乒乓球台984张、健身小广场7个、全民健身路径50多条,其它健身设施一批。体育场地设施总面积82万多平方米(未含高尔夫球场)。组织举办各类大型群体活动,引导和支持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体育协会自办体育活动,组织参加上级体育活动,注重提高市民参与度,全市各类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