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 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出口总额27.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外资企业出口13.17亿美元,增长11.3%;内资企业出口14.13亿美元,增长30.3%。进口到货31.74亿美元,增长9.8%。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9.03亿美元,同比上涨14.5%。 从出口地区看,欧盟和美国仍是我区商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额分别为5.22亿美元和4.68亿美元,占全部出口份额的19.1%和17.2%。其次为亚洲其他国家(地区)、日本和香港,所占份额依次为10.8%、10.6%和9.5%。出口额增幅最大的国家(地区)为台湾和欧洲其他国家(地区),同比增幅分别为67.2%和47.7%。 从出口商品类别看,出口额排前三位的商品类别依次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零附件类,皮革皮具制品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类,全年出口额分别为7.72亿美元、5.11亿美元和4.0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1%、39.9%和13.5%。这三大类出口商品占全部商品出口的61.9%,比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出口额上涨最快的是食品饮料类商品,增长96.0%。全区珠宝首饰类出口125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2.8%。 全年利用外资项目数量43项,比上年减少8项,下降15.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32亿美元,增长7.1%;合同外资金额3.88亿美元,增长57.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年末境内公路里程1061.71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89.19公里,二级公路95.18公里;国道27.78公里,省道135.24公里,县道116.28公里。年末营运车辆13247台,比上年增长13.2%,其中营运货车12028台,营运客车1219台,分别增长13.6%和8.9%。全年货运周转量18.88亿吨公里,增长14.2%;客运周转量21.38亿人公里,下降2.2%。 全区年末汽车保有量133519辆,同比增长26.0%,其中载客汽车110894辆,载货汽车21643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19.3%。 邮电:2011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4.68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邮政0.47亿元,下降17.1%;电信4.21亿元,增长3.0%。全年邮政共发送函件164万件、包裹8.88万件、特快专递13.99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55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7.80万户;国际互联网年末用户数15.41万户,同比增长32.7%。 旅游:旅游业快速发展。2011年,继九龙湖度假区和石头记矿物园后,圆玄道观成为我区第三个国家4A旅游景区。此外全区还举办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包括梯面油菜花节、宝桑园桑果节、香草世界的稻草人节、炭步芋头节等。全年旅游总收入2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城市接待游客总人数662.0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7%。其中:过夜旅游者292.08万人次,同比增长14.6%,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44.1%;不过夜(一日游)游客37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55.9%。星级酒店比去年同期减少2家,区内28家星级酒店平均开房率52%,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旅行社(含驻花都门市部)组团接待游客34.64万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组团接待国内游客32.56万人次,同比增长8.0%;组团境外游客2.08万人次,同比增长8.3%。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83.7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0.3%。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2011年起,部分税种实行新的调整体制,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39亿元,按新体制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8.5%。其中,增值税18.36亿元,下降2.8%;营业税10.05亿元,增长6.2%;企业所得税7.46亿元,增长48.2%;城市维护建设税7.42亿元,增长2.7倍;房产税1.97亿元,增长2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8.07亿元,同比增长14.3%。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的公共财政支出持续增长。交通运输支出1.67亿元,增长57.1%;农林水事务支出3.64亿元,增长54.7%;;医疗卫生支出4.01亿元,增长47.9%;教育支出12.31亿元,增长44.2%;科学技术支出1.74亿元,增长26.3%。 税收:2011年,全区税收总额(国税和地税)180.03亿元,增长6.9%。其中,国税收入129.47亿元,增长3.0%;地税收入50.56亿元,增长18.4%。 金融: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67.38亿元,比上年减少5.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5.83亿元,增长12.5%。本外币贷款余额474.63亿元,增长11.0%。贷款余额中,企业贷款余额278.88亿元,增长4.1%,其中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9.83亿元,同比增26.5%,占企业贷款额39.4%,比重较上年扩大7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余额195.74亿元,增长22.3%,其中住房贷款余额144.41亿元,增长8.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11年,区教育部门制定《花都区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组织实施《花都区“十二五”时期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教育事业向均衡优质化发展。学前教育建设工程全面启动;现代教育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区教育装备信息中心、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4所、广州市教育e时代实验学校2所;建成计算机室160间,多媒体电教平台2057套,61.2%的学校建成校园网;全年各级财政划拨免费义务教育资金5874万元,为16.82万人次适龄学生提供免费义务教育。2011学年,在花都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员子女达7.08万人。全区4707人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45.9%,专科A线上线率69.9%,分别比去年提高2.0和4.0个百分点。 2011年,全区共有幼儿园110所,在园幼儿3.02万人。小学86所,在校学生8.91万人。普通中学60所,在校学生5.33万人,其中初中3.75万人,高中1.58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7%。 科学技术:2011年,花都区第四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被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音响之都”;光电子产业扎实推进,鸿利光电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推动声光电等高科技产业在花都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011年,新增区级民营科技企业4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2家。至年末,全区有区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168家,市级76家,省级5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53家。2011年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199件和1383件,同比增长44.6%和35.3%,专利申请量创历史新高,突破两千件大关。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2011年,花都区着力抓好文化硬件建设,区文化馆已通过国家一级馆的评估验收;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和广州民俗博物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将于2012年对公众开放;建成全市首家区(县级市)级独立区域的少儿图书馆,馆内面积近2000平方米,图书量10万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区图书馆、文化馆实行全免费开放;积极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广东传统醒狮表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坚持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下基层。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编制》的撰写工作及文物点的摄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