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着力抓好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三项重点,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012.8亿元,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3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463.45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1258.02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9.7:48.5:41.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为自2000年以来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城市品牌形象明显提升,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再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获得中国温泉之城、大银鱼之乡、粮食生产先进市、物流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奖等称号。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业增加值209.8亿元,比上年增长3.8%;林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5.2%;牧业增加值53.52亿元,增长4.1%;渔业增加值8.47亿元,增长8.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87亿元,增长10%。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粮食连续九年增产,总产量首过百亿斤。油料、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继续增加。花生总产84.5万吨,增长2.4%;水果总产195万吨,下降1.8%;蔬菜总产627.7万吨,增长4.3%;烤烟产量4.1万吨,增长12.6%;棉花产量1.3万吨,下降0.9%。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造林32.2万亩,其中,用材林4.7万亩,经济林9.6万亩,防护林17.8万亩,特种用途林0.1万亩。 牧渔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市生猪存栏402.8万头,家禽存栏7528万只,分别增长3%和7%。全年生猪累计出栏599万头,增长4.7%;家禽出栏1.95亿只,增长7%。肉类总产量75.88万吨,增长4.5%;禽蛋产量29.77万吨,增长1.9%;奶类产量10.88万吨,增长3.8%。水产品产量13.83万吨,增长8.8%。畜牧养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全市规模养殖覆盖面超过77%,规模化养殖场区发展到3184个,其中国家级19个,省级51个,市级862个。生态环保养猪场(户)发展到2191个,生态环保养禽场(户)发展到2118个。市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49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6家,市级110家;畜牧合作组织2929家,其中畜牧合作社2724家。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923.9万千瓦,增长3.6%。农用运输车10.8万辆,拖拉机41.4万台。新增稻麦联合收获机1584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51台,分别达到8752台和3126台。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3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3家,市级376家。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加快推进,新增“三品一标”284个,累计达到1291个。其中,新认证绿色产品151个、有机产品86个、无公害农产品45个,“三品”认证累计达到1261个;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累计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30个。全年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64.3万亩,年末达到547.4万亩。沼气建设进展顺利。新增沼气用户3.05万户,累计达到45.3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47处,累计达到508处,年产沼气总量2.5亿立方米;沼气用户总数和产气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50亿元,增长19%。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89.9亿元,增长2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60.1亿元,增长17.2%。主导产业贡献率稳步提升。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完成总产值4716.4亿元,增长29.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3%,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四新一高”行业稳步增长。累计实现增加值218.6亿元,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4.1%,较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临港经济实现总产值88.7亿元,增长50.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7个百分点。矿业经济成效显着。全市矿产加工企业完成产值964.6亿元,增长41.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发展迅速。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792家,同比增加555家,共实现收入6303.8亿元,增长31%。其中,7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同比增加3家。重点调度的185种产品中有129种产品同比保持增长,增长100%以上的有19种,增长50-100%之间的有27种。 工业效益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89.4亿元,增长26.8%;实现利润416.6亿元,增长23.2%;利税621亿元,增长26.5%。1366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增加425家;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53家,增加8家。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全市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5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7.3亿元,增长18.8%。1家建筑企业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36.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28.6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张,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6.7亿元,增长22.7%。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4.5亿元,增长20.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71.2亿元,增长20.5%,其中工业投资1052.9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20.9亿元,增长25.4%。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大幅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50.2亿元,增长86.4%。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全年过亿元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692个,同比增加229个,完成投资1013.9亿元,增长71.9%。其中新开工过亿元项目457个,同比增加185个,完成投资739.9亿元,增长118.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33.5亿元,增长22.5%。按投资用途分,住宅开发完成投资165.3亿元,增长18.1%;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39.9亿元,增长35.6%;其它完成投资25亿元,增长3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27.8万平方米,增长13.6%。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1.86亿元,增长15.1%。其中,城镇市场零售额1186亿元,增长15.2%;乡村市场零售额385.9亿元,增长14.5%。传统消费品持续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中,吃、穿、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4.9%、25.7%、26.8%,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6.8%、18.8%、23.8%。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43.9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9%。全年销售轿车23万辆,实现销售额364.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