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年共举办以“春满江宁?第十二届‘江宁之春’群文节”、“文化惠民?基层行系列活动”、“文化走廊?主题展演展览”三个篇章统领的群众文化活动共计1082场次,比上年增长5倍;创作文艺作品485件,比上年增长35﹪;演出节目5000个,比上年增长3倍;受众达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0﹪。 广播电视事业。全年全区有线电视用户总数已达到31.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已达22.7万户。全区累计发展互动电视3.3万户,继续居全市区县之首。 卫生事业。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1个,卫生系统机构床位数4451张,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医院23个,拥有床位3696张;卫生服务中心23个,拥有床位755张;其他卫生事业机构325个。卫生技术人员5020人,其中:执业医师1566人,执业助理医师188人,注册护士1919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核验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完成区中医院异地新建,南医大明德医院一期主体封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实施一般诊疗费制度。 体育事业。以迎青奥各项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先后举办第三十届健身长跑活动、斯诺克锦标赛、区级机关“3.8”妇女节拔河、跳绳比赛、定向越野大赛、长三角都市圈石锁邀请赛、全区职工乒乓球比赛、全民健身日活动、迎青奥倒计时2周年活动、广场健身舞推广交流活动等区级群众性体育活动20多次。全区共组队参加市级以上比赛29次,获得奖牌194枚,其中金牌87枚。组队参加南京市少儿田径比赛,获团体第一名,共获奖牌50枚,其中金牌24枚。组队参加省县组田径比赛,获团体总分第7名。2012年全区共培养国家二级运动员20人,向上级体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10人,新增国家二级裁判员8人。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建设。全面实施8大类66项生态项目,积极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7个国家级生态村通过命名前公示,全区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比例分别达到88.2%、86.3%和71.3%,位居全市第一。全区依法、高效、有序推进42家“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工作。完成全区52家重点污染源、1232家一般污染源环境安全的现场检查和78家餐饮企业整治工作。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全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0.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区5个小康标准断面达标8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到40%,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生产安全事故连续7年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全年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4起,死亡5人。全年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死亡率为0.0054人,比上年下降18.2%。 十一、人民生活 人口。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32.88万户,户籍总人口为94.59万人,比上年增长0.66%,其中:男性人口46.8万人,增加0.23万人;女性人口47.79万人,增加0.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4万人,出生率为12.1‰;全年死亡人口0.68万人,死亡率为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年末常住人口117.26万人,比上年增长0.66%,城镇人口比重为69.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18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13514元,增长4.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43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5%,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70元,比上年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9212元,增长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749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8%,与上年基本持平。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据抽样调查,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43辆,比上年净增2辆;家用空调214台,组合音响18套,移动电话242部,家用电脑104台,彩电186台,淋浴热水器106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48台,摩托车61辆,洗衣机90台,热水淋浴器96台,移动电话213部,家用空调113台,家用电脑56台,家用汽车15辆。 居民住房。农村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60.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6.7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 就业。全年培育创业典型70人;自主创业499人,其中大学生创业70人;创业带动就业3767人,新增就业人数22949人;新增城镇单位就业14177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490人;实现再就业93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5462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3330人。全年开展各类专场招聘活动207场,提供岗位8万多个,达成意向性就业4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零转移家庭,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高校毕业就业率9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 社会保障。全年全区参保单位9070家,比上年新增参保单位1047家,净增参保职工47703人;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32.6万人,比上年增长15.1%;工伤生育参保人数为22万人,增长8.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2.6万人,增长9.2%;医保参保人数为34.34万人,增长40.5%,主要是征地转保参保人员增多,仅此一项就增加4.5万人。各项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02亿元,备付能力全省领先,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7亿元。率先实现医保市级统筹,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支付达83%,达到了省、市规定80%以上的要求,个人支付率处在全市最低水平。在全市率先制定实施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办法,逐步实现保障城乡统筹向城乡统一转变,已连续7年对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按10%进行递增,目前人均月养老金已达2100元,与南京市区持平;2012年7月1日对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和医疗补贴标准也都做了调整。目前失业保险金最低发放标准每月702元,最高发放标准每月1320元;创新性地将10万被征地人员、8万失地人员纳入社保范围,实现“五险”全覆盖;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达20万人,每月为11.3万老年居民发放120元至500元不等养老补贴,当年支付1.9亿元。 注: 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江宁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