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素制约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这条主线,大力践行“三争一创”,深入实施四大行动战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并经上级评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66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541.02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41.91亿元,增长1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接近10万元,达到98281元,折合美元达到15636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9280元,折合美元达到12613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04:62.79:32.17调整到4.71:58.39:36.9。 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开发园区经济占全区经济比重继续上升。开发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区总量的48.4%、85.3%、66.3%和52.8%,分别比上年增加0.8个、4.0个、2.2个和2.5百分点。二是街道经济实力也不断提升。全区10个街道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有2个街道接近2亿元、有5个街道在2-3亿元之间,有2个街道在4-5亿元之间,1个街道在13亿元以上,全区平均每个街道为39645万元,比上年增加6767万元,增长20.6%,超全区2.6个百分点。全区有9个街道进入南京市镇街综合实力“二十强”,比上年净增1个街道。有39个村(社区)进入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与上年持平。江宁经济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达50.3亿元,东山街道达到13.5亿元,分别居全区开发园区和街道之首。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8%,其中农业产值44.16亿元,增长12.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水稻亩产603公斤,比上年提高9公斤;油菜籽亩产145公斤,比上年提高14公斤。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稳定在较好水平。全区粮食总产达24.91万吨,比上年增长8.1%;油料总产量2.11万吨,下降13.9%;蔬菜总产量55.21万吨,比上年增长1.86%;瓜果产量15.06万吨,比上年增长1.1%。 林业、畜牧和水产。全年林业产值达到5294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全区完成成片造林1120公顷,比上年增长1.8%,其中绿色通道285公顷、高效产业林624公顷,完成四旁植树339公顷。牧业产值实现9.95亿元,比上年增长7.4%;渔业产值实现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区多数畜产品比上年略有增加。生猪饲养量28.85万头,比上年增加0.07万头;家禽饲养量503.9万只,比上年增加2.1万只;禽蛋产量2.16万吨、牛奶产量4.46万吨,都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区畜禽规模养殖适度比重保持稳定,生猪达到87.55%,比上年提升3.19个百分点;肉禽达93.75%,比上年减少0.28个百分点;蛋禽达98.27%,比上年提升0.03个百分点;奶牛97.75%,比上年减少0.32个百分点。年末,全区百头以上奶牛养殖场18个,3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0个,5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6个。渔业生产则以高效渔业为主并提档升级。在全区7580公顷水产养殖面积中,特种水产养殖达7023公顷,占养殖面积92.6%。实现水产品年产总量5.21万吨,与上年持平。 高效农业。全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33家;当年新增高效设施面积2.97千公顷,高效农业累计面积19.48千公顷;当年新增设施栽培面积2.84千公顷,累计达到10.51千公顷。当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9个。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五朵金花”竞相绽放,全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营业收入近亿元,荣获“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台创园在全省考核评比中获第一名,汤山翠谷创成省级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农业生产条件。年底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全年完成机播面积35.0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36%;完成机收面积38.59千公顷,增长3.73%;机电灌溉和机械植保分别达到了47.76千公顷和47.71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9.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拥有大型拖拉机702台,比上年净增46台;拥有联合收割机374台,比上年增加80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区642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分经济类型看,增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国有企业(2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4%)、股份合作企业(12.0%);而总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77.9亿元)、股份制企业(584.9亿元)和国有企业(47.0亿元)。轻、重工业产值为271.1亿元和187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20.5%。分行业看,全区规模工业涉及到的30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工业总产值较上年实现增长,11个行业下滑,其中增速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有7个行业,增幅排在前三位的行业依次是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258.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4.6%)、汽车制造业(67.1%),而产值增长绝对额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汽车制造业(净增327.40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净增16.01亿元)和食品制造业(净增10.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906.58亿元,增长2.7%;实现工业利税总额288.97亿元,增长36.5%;实现工业利润180.59亿元,增长38.1%。 建筑业。全年共完成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含多元化发展)6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施工面积2100万平方米,增长35.5%;竣工面积956万平方米,增长18%;完成建筑业入库税收13.8亿元,完成建筑业利税48亿元。全行业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374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35家,二级资质企业112家,资质等级、企业规模均位居全市第一。全年共获取优质结构工程112项,获取金陵杯42项,省优工程11项,国优工程3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1.2亿元,比上年净增90.8亿元,增长13%。其中: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房地产投资85.6亿元,增长8.9%;农村非农户投资150.7亿元,增长1.4%。全年共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35.23万平方米和132.8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8倍和1.18倍。1~12月份全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9823元/㎡,比上年下降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