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教育、文化和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加强教育的硬件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完成机关幼儿园、邦溪中心幼儿园、元门中心幼儿园和细水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改造;完成白沙中学和白沙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搬迁,为扩大招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合并初级中学5所,小学14所。加强学籍管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99.9%,适龄少年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5%。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为本地进城务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启入学就读“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均可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并享受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待遇。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资金管理及发放。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除杂费和提供公用经费1429.8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办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265万元,为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资金497.68万元,受益小学生16383人,初中生6637人。发放贫困高中学生助学金63万元,受益学生397人。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免学费、课本费、住宿费及国家助学金77.2万元,受益学生395人,为1028名贫困大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15.4万元。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95人,在校生773人。普通高中招生818人,在校生2251人。普通初中招生2300人,在校生6634人。小学招生3196人,在校学生16385人。学前教育入园(班)2986人,在园(班)6728人。公共财政用于教育支出明显增加,全年公共财政用于教育支出达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9.6%。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基础建设步伐,改善我县城乡文化面貌。新建的生态文化公园主体工程、文化馆综合大楼、图书馆已竣工使用,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完成50个农家书屋、46个行政村8738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及11个乡镇5850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精心组织春节、三月三等系列文化活动。举办白沙县2012年春节文艺晚会,观众达5000多人次。举办“绿洲之声”歌手大赛复赛暨黎族苗族服饰秀大赛,观众达4000多人次。为增添节日氛围在文明湖前承办了元宵游园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有猜谜语和妙接对联或歇后语、盲人击鼓、套鸭、飞镖、比比谁的运气好、套圈、钓鱼、插花等,参与群众达2000多人次。坚持文化下乡活动。截止今年12月,电影下乡1054场次(其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916场,校园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场次138场),观看群众达148148人次;举办2012年白沙县庆元旦农民广场健身操(舞)大赛,预赛在全县11个乡镇举行,共有103个队、约16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充实了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2012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和95%以上;有线电视用户6953户,其中城镇3360户、农村3593户,无线电视用户772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举办三八妇女节环城徒步跑活动比赛、三月三少数民族趣味性体育比赛、迎“五一”庆“五四”篮球赛和全县机关单位第九套广播体操等大型体育比赛,活跃了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提高我县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水平,推动我县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在省第四次体育运会上,我县体育代表团在跆拳道、田径、举重、乒乓球、帆船和帆板等6个项目比赛中,取得22金、21银和18铜,奖牌总数61块的好成绩。 十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医疗卫生环境明显改善。以改进医疗环境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主线,以医疗体制和药品制度改革为中心,大力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妇幼保健、医疗服务质量等重点工作,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县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发挥效应,大大改善了我县医疗住院环境的困难,随着县门急诊综合大楼和31间农村卫生室全面建成使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县城乡医疗服务条件。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38个、病床位546张、卫生技术人员756人,分别增长7%、21.9%和15.6%,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4人(医师164人;助理医师130人);注册护师(士)276人。医疗服务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住院治愈率65.4%,好转率30%,死亡率0.75%,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8.37%,门诊急诊抢救成功率91.8%。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各种流行性疾病、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比上年下降4.9个千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为94.43/10万。农村医疗卫生组织较快发展,全县建立农村卫生室76间,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1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意识大大提升,2012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0.16万人,参合率达97.2%。公共卫生成绩显着。全年完成水改厕改造500个、沼气池159个;全县11个乡镇,82个村(居)委会,208个自然村,11.56万人饮用上卫生干净的自来水。深入开展文明大行动和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活动,2012年我县获得“省级卫生县城”光荣称号。 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资金3796万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保障性住房计划新开工套数2022套(含农垦),实际新开工套数2274套,完成全年计划的112.5%。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公共预算安排资金2075万元,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56户,占年度计划的132.6%,面积9.42万平方米。全年公共财政用于住房保障支出1.29亿元,比上年增长4.8%。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城镇退休人员月养老金平均每人调高290元;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金由上年的70元,提高到85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水平由上年的200元,提高到240元。基本药品范围由上年的307种扩大到539种;大病统筹范围扩大到22种,大病统筹支付比例明显提高。2012年,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在岗职工2.87万人,下降1.3%。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5人,增长1.3%;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1万人,增长16.1%;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76万人,下降0.9%;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71万人,下降0.4%;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7万人,增长0.8%;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39万人,其中60岁以上9107人,发放基础养老金829.2万元,发放率100%。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4645人,其中:60岁以上394人,发放基础养老金63.6万元,发放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