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常山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85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61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8.54平方米。 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9388人,当年新增6245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0560人,当年新增709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3364人,当年新增134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1776人,当年新增2735人;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8811人,当年新增159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7451人,当年新增10885人;被征地人员参保人数为18352人,当年新增530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参保人数为19042人,参保率达98.3%。 全年共有5885户8938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年支出低保金1160万元。其中农村低保5331户8081人,年支出低保金958万元;城镇低保554户857人,年支出低保金203万元。按照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要求,全年我县城镇低保标准由2011年的360元/月·人提高到424元/月·人;农村低保标准由2011年的216元/月·人提高到255元/月·人。全县有3340名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和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补助,其中纳入低保294人,纳入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补助3046人,年支出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补助金978万元。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2011年的人均6111元提高到7097元,全年落实五保供养资金600万元,全县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6.5%和100%。全年共救助因病困难群众1439人,救助金额445万元。资助全县低保、五保、重度残疾人1040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金额87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 2012年,我县大气良好天数达到331天,占有效天数96.8%;地表水水质、出境水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到相应的水功能区水质要求,新增省级生态乡镇3家、绿色学校2家、绿色矿山3家,项目环评率达10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3.2%,获得“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扩建新建改造了7个居民小区的绿地,总面积17.3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树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人居环境。精心构建了12.2公顷“一江两带”绿化景观。杭金衢高速公路绿化提升项目中,对两侧绿化林带加宽,单侧绿化带宽度达到20米以上,新增绿地面积450亩,改造环城生态景观林带面积5000亩。共完成造林更新11498亩,其中人工造林5968亩、迹地更新5530亩。完成平原绿化面积3361亩,完成省、市森林村庄创建7个,市级绿化示村11个。实施重点公益林面积48.1万亩,建成面积42万亩,公益林抚育2109亩,公益林区迹地造林327亩,公益林重点防护林造林(阔叶化改造)2207亩,新建生物防护林带7公里。实施国家油茶示范林和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并实施国家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采穗圃165亩,苗圃50亩,示范林150亩,完成育苗280万株。完成油茶新品种造林200亩、低改2600亩,良种推广300亩,水池4个,辅助道20公里,2处入口景观建设,基础设施100亩,建成精品园1个(曼地亚红豆杉精品园),竹类低改1000亩,竹类丰产林培育500亩。完成森林抚育(提质)经营管理面积3万亩。共流转林地16起,面积6849亩,金额855万元。完成森林保险53万亩,48万亩生态公益林全部纳入林业保险,公益林火灾险政府统保面达到10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100%。 十三、城市建设 建成区面积为13.45平方公里,全年新增道路面积9.13万平方米。供水总量1107万吨,售水量947万吨,城镇供水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98%;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县城平均污水处理率达到85.09%。全年共新增城市绿地约1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6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76平方米。全县城镇化水平为41.05%,比上年提高2.55个百分点。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或快报统计数据。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指标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范围为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