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江山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4-01 衢州市江山市统计局

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114家,比上年增加14家,其中当年新启动出口业务企业21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5家,比上年减少3家,其中: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7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8家。

主要商品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11643万美元,增长84.02%;木制品出口5160万美元,增长5.4%;电光源产品出口10011万美元,增长61.03%。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其中外资企业2家,合资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602万美元,下降67.3%;实际利用外资665万美元,下降47.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10.44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857.14万吨,其中:铁路290.14万吨,下降15.1%;公路2567万吨,下降1.7%。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2305.97万人,其中:铁路48.97万人,增长7.2%;公路2257万人,增长3.4%。

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45408辆,比上年增长16.0%,其中载客汽车34210辆,载货汽车9542辆。全市摩托车拥有量39039辆,增长2.0%。

年末全市各类公路里程1864.9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729.43公里。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84亿元,增长7.6%,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1.89万户,下降5.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6.67万户,增长11.3%。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由上年末的90.6部/百人提高到97.1部/百人。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537.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国内旅游收入30.14亿元,增长20.6%。全年入境的旅游者38884人次,在入境的旅游者中:外国人16423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22461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67.92万美元。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9家,客房总数845间。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在主体税种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4.1%、9.7%、39.3%。全年财政支出24.30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4.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本外币贷款余额237.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53.3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人民币贷款余额236.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1%。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36.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93亿元,增长21.2%。

全市全年保费收入6.14亿元,增长7.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42亿元,增长2.7%;财产险保费收入2.72亿元,增长15.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9784人。普通初中14所,在校生18562人。职业高中3所,在校生7942人。小学45所,在校生36728人。全市拥有幼儿园140所,在园幼儿16470人。

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6.9%,其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49.7%。

全市普通高中专任教师638人,初中专任教师1330人,小学专任教师183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907人。

全市现有衢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9家,当年新增1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当年新增1家。全年获得衢州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专利申请受理711项,专利申请授权678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8.2万册;年末拥有文化馆(站)2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42%。有线电视用户13.9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19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42%。全市馆藏档案全宗171个,共计10.89万卷册54519件。全年查阅档案5983人次,8211卷。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9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个。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772张。卫生技术人员2146人,其中:执业医师858人,执业助理医师140人,注册护士685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37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560.8/10万,全市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6.4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8.1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42万人,参保率95.5%。

全年举办市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47次,12035人次参加。在全省及以上各类体育比赛中,全市共获金牌24枚、银牌25枚、铜牌20枚,其他名次奖58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0.2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1.12万人,女性人口29.1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6%和48.4%。全年出生人口6625人,出生率为10.99‰;死亡人口5676人,死亡率为9.41‰;全年净增人口1676人,自然增长率为1.57‰。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9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131元,比上年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674元,比上年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21元,比上年增长8.5%。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市区为33.2%,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农村为38.3%,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75平方米。

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0.19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0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5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6229人、63879人、41053人、37500人。年末享受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06人

全市有各类社会养老机构21个,拥有床位3275张,年末在院人数1430人。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5.3%,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100%。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561人和7343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社会公共安全

2012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29吨标准煤,比2011年下降7.98个百分点。2012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8.1%。

污染减排和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列入年度减排计划的14项重点减排项目、措施基本实施到位,完成虎霸集团一期脱硫设施限期整改、二期煤改生物质发电、南方水泥SNCR烟气脱硝示范工程等;开展江山经济开发区江东区、贺村集镇两大重点区域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江山港采制砂、电镀行业、金属表面处理、锅炉黑烟、水泥行业等六大专项整治。2012年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95.4%;出境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