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09-29 淄博市统计局
淄博市统计局
 
2014年2月18日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化发展实干和以项目建设为纲的工作导向,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转调创新迈出坚实步伐,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民生社会建设取得显着成效。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80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产业结构改善。第一产业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171.3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492.1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5:59.0:37.5调整为3.6:57.1:39.3。人均生产总值82889元,比上年增长9.1%,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3391美元/人。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7.3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低于全年4%的控制目标。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7%。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涨一平二降,食品、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上涨4.7%、0.5%、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分别上涨0.1%和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与上年持平;烟酒、交通和通信分别下降0.3%和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36个大类行业呈现“13涨4平19降”格局。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9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2涨7降”。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市外来投资3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08个,比上年增加39个;实际到位资金269.4亿元,增长17%。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力度加大。全市外来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2个,实际到位外来投资144.8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7个,占工业项目数量的63.1%;实际利用外来投资104.3亿元,占工业项目利用外来投资的72%,较上年提高20.1个百分点。服务业外来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市外来投资3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77个,实际到位外来投资11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占全部外来投资的44%,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过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84个,比上年增加11个,占项目总数的40.4%;实际到位外来投资196.8亿元,增长12.4%。嘉亿国际财富中心、中国(淄博)陶瓷总部基地、40万吨/年页岩气专用压裂支撑剂、15万吨/年丁二烯装置改扩建、印象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投资额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进展顺利,成为外来投资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质量强市战略成效显着。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0个;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省级质检中心11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个,总数达73个;新增山东名牌产品6个,总数达147个;新增山东省服务品牌2个,总数达26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1个,累计达3个;新增全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1个,总数达7个;新增全省龙头骨干企业3个,总数达16个。年内,鲁泰纺织荣获全国质量奖,东岳高分子荣获“省长质量奖”,35个企业荣获“市长质量奖”。
 
市场主体较快发展。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9.6万户,比上年增长8.9%;注册资本(金)1821.2亿元,增长12.9%;户均注册资本(金)92.9万元。其中,年末实有各类企业4.7万户,增长6.2%;注册资本(金)1722.6亿元,增长11.8%;户均注册资本(金)366.5万元。私营企业4.1万户,增长7.6%;注册资本(金)1167.4亿元,增长14.7%。个体工商户14.7万户,比上年增长9.6%;注册资本(金)40.6亿元,增长18.5%。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4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业总产值161.6亿元,增长2.9%;林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6.5%;牧业总产值56.4亿元,增长3.9%;渔业总产值4.8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亿元,增长5.8%。
 
主要农牧产品供给稳定。受自然灾害和耕种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全年粮食总产158.7万吨,比上年减产19.2万吨。其中,夏粮77.8万吨,比上年增加0.1万吨;秋粮80.9万吨,与上年减产19.3万吨。全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为18.3万吨、7万吨和12.1万吨。水果、蔬菜产量分别为115.9万吨、230.8万吨。
 
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良好。年内市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新增10家,总数达14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511家,总数达2414家。新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3个,总数达134个。全市农机合作社171家,其中26个被列为省级规范化作业推进项目。农业标准化生产顺利推进。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新认定86个,总数达11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27.5万亩。新增“三品一标”品牌45个,其中无公害认证农产品1个、绿色认证农产品37个、有机认证农产品7个。都市农业园区规模壮大。市级都市农业园区新增10个,总数达110个。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势头好。首批市级循环农业示范园区达31家。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10.1万个,大中型沼气工程达32处。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全年农机总值3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农机总动力359.2万千瓦,增长1.9%,其中,农用排灌动力80.6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5万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7.8万公顷。扶贫开发成绩突出。启动实施“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全年累计投入30亿元,通过项目带动、帮扶推动、政策拉动,81个贫困村整体脱贫,3.8万户、9.1万人实现脱贫。
 
三、工业和建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