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7.08
22.7
棉花
吨
2574
2.2
蔬菜
万吨
317.78
5.1
水果
万吨
86.73
2.7
水产品
万吨
32.01
16.6
#海水
万吨
31.37
17.1
肉类
万吨
34.35
2.9
#猪肉
万吨
20.98
3.7
牛肉
万吨
2.93
-2.4
羊肉
万吨
2.60
3.2
奶类
万吨
10.26
-3.0
禽蛋
万吨
11.45
2.3
猪出栏数
百头
25881
3.0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32.81万千瓦时,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9.87万公顷,机播面积9.20万公顷,机收面积4.64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2.99万公顷。全市2265个行政村中,通油路、通电村数、通电话村数均达到100%,通有线电视村数达82.3%,自来水受益村数达51.8%,分别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年内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0家。截止年末全市国家、省、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4家、36家和338家。全市产业化经营率达67.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连续多年位于全省领先地位。农民组织化程度快速提升,新增农民合作社219个,总数达到1268个,入社农民19.1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9.9%,带动农户38.58万户,占总数的59.4%。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实体接连涌现,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秦皇岛市家庭农场登记暂行办法》,年内共注册家庭农场64家。
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林果生产等重点工作,林业生产取得阶段成效。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0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义务植树656万株,全年任务顺利完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按照“生态优先、产业并重”的原则,稳步增强全市林果经济实力,果品生产再上新台阶。干鲜果品产量达到90.8万吨,比上年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受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出口疲软、内需不振等因素影响,处于低速运行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5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幅较上年下降10.9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回落幅度最大的一年,也是增长最慢的一年。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3.79亿元,比上年下降5.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99.47亿元,增长3.7%。分注册类型看,占比达50%以上的股份制企业呈下降态势,增加值同比下降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长,增幅为9.1%。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增幅为41.2%,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虽然实现了5.3%的小幅增长,但增速比上年低15.6个百分点,是制约工业增长的主要行业。从支柱产业看,食品加工、玻璃制造、金属冶炼及压延、装备制造四大支柱行业完成增加值258.7亿元,比上年增长3.7%,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4.9%。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5.5亿元,增长8.0%,贡献率达123.5%。
图52009-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2013年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05.50
4.4
小麦粉
万吨
29.83
6.1
食用植物油
万吨
37.84
-9.3
葡萄酒
千升
24162
-49.8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42.42
16.2
水泥
万吨
42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