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4-09-21 秦皇岛市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实施“文化铸市”战略,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实现繁荣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博物馆项目地块整体拆迁工作已全面展开,市公共数字文化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公益电影22000余场,观众达400万人。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日益繁荣。音乐剧《娘》成功入选文化部第十六届全国“群星奖”戏剧类复赛。歌曲《我的心中你最美》由河北省音像出版社编辑出版。举办南戴河荷花艺术节、“我们的节日·七夕”第四届中华爱情节、祖山天女木兰文化节等特色文化节庆活动。组织2013年秦皇岛市春节联欢会、首届秦皇岛市少儿春晚、《梨园新韵》戏曲春节晚会等两节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秦皇岛之夏”海洋文化节、北戴河(碧螺塔)海洋音乐节和海上音乐厅暑期演出季等文化活动。截止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文化站104个,公共图书馆6个。县级以上广播电台5座,对国内广播节目9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88%。县级以上电视台5座,电视转播台5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4%。有线电视用户93.01万户,比上年增长9.2%,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终端78.50万户,模拟用户14.51万户。
 
医药卫生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20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6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8个,乡镇卫生院74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51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344人,其中执业(执业助理)医师7629人,注册护士662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运行良好。全市参合农民达到190.4万人,参合率为97.03%,筹资标准提高至340元/人,全市筹资总额达6.47亿元。最高报销封顶线提高到每人每年9万元,全年共为343.18万人次参合农民补偿医疗费用6.68亿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落实,积极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农村居民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81.7%;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达到89.4%。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4.81/十万和4.8‰,产前筛查率升至55.7%,新生儿筛查升至96.1%,出生缺陷率降至63/万。
 
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围绕体育名城发展战略,以重点赛事为中心,打造秦皇岛城市品牌。年内承办了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中国民间乒乓球争霸赛华北赛区决赛、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2013年北京现代国际青年足球邀请等四项大的体育赛事,还举办了第九届世界徒步大会、第八届轮滑节、第二届国际水上运动休闲节暨2013年中国秦皇岛帆板风筝冲浪赛、第七届北戴河铁人三项大赛、海港区龙舟比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全市第六届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极大地促进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扶持了1个县区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建设了3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完成了全市基层建设年活动204个帮扶村体育工程。竞技体育稳步提高,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项赛事中获得金牌42枚、银牌51枚、铜牌50枚。全年新批准国家一级裁判员5人,二级裁判员394人。二级运动员125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4.52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3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9‰,死亡率为7.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1‰,比上年下降0.5个千分点。
 
据省调查队和省统计局反馈的资料显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353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356元,增长12.5%,城乡居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速均超过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66︰1缩小为2013年2.60︰1,低于全国3.03︰1的平均水平。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多手段加大城乡就业工作力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8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7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46%,控制在计划目标4%以内。多途径完善社会保障惠民制度,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发展。截止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1.1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7.7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8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0.1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1.6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67万人、0.86万人、0.77万人、3.25万人和1.9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7.30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有34.73万参保居民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62万人,参保率达96%,有15.41万人报销了医疗费用。
 
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有10.16万户16.67万人城乡困难群体纳入低保,支出低保金5.25亿元。城乡医疗救助封顶线大幅提升到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9万人。推进四级救助管理工作网络建设,将救助触角延伸至社区、乡村,已建县级救助站9个,乡、街道救助点119个,村(居)咨询点1309个。救助各类人员7939人,收养儿童16人,治疗儿童1025人次,孤残儿童康复率100%。统筹推进政府办养老机构与社会办养老机构协调发展,大力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19家,床位4610张。在农村对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全市供养五保对象14093人,支出五保供养资金3382.1万元,在城市“三无”对象享受全额低保补助。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成效显着,全年下拨救灾款1236万元,紧急转移安置378人。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5.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筹集福彩公益金5000多万元。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福彩助学活动,筹资400多万元资助800多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福彩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彰显。
 
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44个、16129套,竣工5011套,分配4543套,新增廉租住房补贴2384户,均超额完成了省定责任目标。13661户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发放补贴26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