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险业稳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54家,新增3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25家,人寿保险机构29家。实现保费收入85.5亿元,增长13.2%。其中,产险保费收入31.5亿元,增长14.6%;寿险保费收入54亿元,增长12.4%。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17.9亿元,增长15.1%。其中,产险赔付14亿元,增长10.6%;寿险赔付3.9亿元,增长34.7%。保险深度为2.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42项,比上年增加18项。其中,农业领域20项,工业领域189项,医疗卫生领域33项。达到国际、国内领先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数分别为33项和209项。获得省以上科学技术奖1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49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3864件,增长22.7%。发明专利授权量677件,增长8.1%。有效发明专利密度达5.8件/万人,增长17.7%。PCT国际专利申请78件。
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40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6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4家。拥有院士工作站6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达20家,产业研究院9家。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17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871家。其中,省级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231家,国家级12家。全市现有市级创业示范园区4个,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个。
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全市现有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8家。国家重点引智项目4项,省重点引智项目7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4项。拥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在站25人。山东省首席技师累计达74人,技师、高级技师累计2.2万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累计达3万人,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累计达9.9万人。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中有进。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795所,在园幼儿数11.3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招生4.3万人,毕业4.3万人;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标率为94.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初中招生4.2万人;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67.9%;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达标率为90.5%。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5.7万人,在校生17.1万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8.1%、28.1%和13.8%。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3.3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在校生9.6万人,增加0.5万人;毕业生2.7万人,减少0.2万人。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公有制专业剧团3个,文化站88个,文化(艺术)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21个。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农村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达3102个。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拥有全国统一编号报纸7种,刊物8种,省内部资料16种,新增版权作品登记42件。拥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座,节目套数分别为4套、5套。有线电视用户85.8万户,比上年下降2.4%;数字电视用户和数字高清电视用户分别达85.4万户和33.3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0.8%和34.8%。年末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4%。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5061个。其中,医院1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8个,乡镇卫生院8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2万人,分别增加0.2万张和0.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3万人,注册护士1.2万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为7700人,其中,报告死亡8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67.6/10万,死亡率0.2/10万。
体育强市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我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471.5枚奖牌,比上年增加15.5枚。其中,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上获得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3枚。在第二十三届全省运动会上获得总分8417分、奖牌466.5枚,其中,金牌191.5枚、银牌121.5枚、铜牌153.5枚;取得了全省总分榜、奖牌榜双第一、金牌榜第三的好成绩。年末,全市4所重点体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学员1222人,8所业余体校学员1761人。年内新增1个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和55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体育场地总数达28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新增1083个,总数达3103个。体育彩票销售再创历史新高,全年销售额达18.7亿元,比上年增加6.3亿元。
十一、城乡建设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全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1.8亿元。建成区面积达30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7%。年内新建城市道路43.2公里,改造道路46.3公里,新增雨水管道73公里,污水管道66公里。城市垃圾中转站总数达104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为96.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城市平均每天供水87.8万吨。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用户共124.3万户,比上年增加1.3万户;城市气化率达9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54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14万平方米。
园林绿化效果明显。全年开工建设重点绿化项目50项,改建园林绿地251公顷,累计完成投资10.3亿元。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1634公顷,比上年末增加46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现有公园45个,公园绿地面积新增210公顷,累计367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新型城镇化建设成绩突出。鲁泰大道西延、中润大道西延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新区商务中心、文化中心、景观水系等加紧建设。17个省、市级示范镇开工建设397个项目,完成投资189.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8个,完成投资10.7亿元。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年内农村住房建设新开工15368户,完成投资24亿元;农村危房改造1259户,完成投资3558.6万元;改造农村公路288.2公里,完成投资3.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