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卫生资源。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4619个,其中医院10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40个、基层卫生机构4358个、其它卫生机构18个。医院中,三甲医院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专科疾病防治医院1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妇幼保健院8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健康教育机构3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10个。基层卫生机构中,卫生院1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60个,村卫生室3445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1181人,比上年增加146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367人,比上年增加293人,注册护士8238人,比上年增加114人。年末医疗机构编制床位20907张,实有床位22666张。
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全年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诊疗人次数1891.09万人次,急诊人次数40.31万人次,入院人数89.31万人,出院88.71万人。产妇住院分娩率99.89%。孕产妇死亡率7.92/10万人。婴儿死亡率4.86‰。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7033例,报告死亡98人,甲、乙类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65.48/10万人,死亡率2.31/10万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2.62%。
计划生育人口统计年度(报告期为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出生人口54395人,死亡33221人,人口自然增长21174人,自然增长率4.21‰,同比上升0.18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44107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1.09%,同比增加1.01个百分点。全年单独两孩审批6636例,出生2431人。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年末,全市体育社会组织331个,获得技术等级称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4004人,体育专职教练员54人。全市国民体质监测站(点)2个,本年接受国民体质测试人数为4560人。免费向市民开放体育场馆,全市免费锻炼人次达119.2万,其中市级体育场、羽毛球馆、网球场、篮球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等场馆免费人次达29.7万。本年新建完成全民健身工程设施280个,其中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13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0个、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4个、健身步道1个。
青少年体育活动与人才培养。拥有少年儿童体育学校10所(业余体校),后备体育人才(学生)2139人。拥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6个。拥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2个。发展二级运动员87人,其中女性30人。发展二级裁判员75人,其中女性26人。输送到省级以上专业运动队运动员6人。
参加大型运动会成绩显著。参加四川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共获金牌44枚,银牌23枚,铜牌37枚。
体育彩票。全市体育彩票发行站点165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9783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13.17平方公里、人口达116.66万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景观风貌塑造,中心城区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启动“两江新城”规划建设和推进“两江四岸”整治工程,完成长江现代城段和沱江滨江路景观改造。着力实施交通畅达工程。沱江六桥、忠山隧道、云龙机场快速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全面推进主要交叉路口立体交通改造、立体人行过街通道建设工程,主城区新建成公路桥梁1座(江阳南路跨线桥)。完成泸州西道路景观绿化工程、城南高速路道路景观绿化工程、城北绕城路防护绿地建设,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451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6%。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3976公顷,绿地率35.13%;市辖区各类公园32个,公园绿地面积105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1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4年9月正式授牌。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工程建设,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03%。中心城区新启动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继建项目16个。新增城市道路照明灯1.59万盏,新增排水管道58.05公里。
全市新增桥梁6座,桥梁总数达76座。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泸县、合江、叙永、古蔺四个县城建成区面积增加3.1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1.8万人。全市新增国家级重点镇13个、省级“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示范镇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3个。
全市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101252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40497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25591公顷。古蔺镇、黄荆乡、福集镇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成为我市首批被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市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1167平方公里。
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优良质量天数265天,空气质量达标率72.6%。降水酸雨频率77%,降水的pH值范围为3.37~7.73,总均值为4.49;地表水达标率75%,长江干流泸州段、赤水河泸州段和永宁河水质保持优良;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总平均值为54.5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加权平均值为68.3分贝;全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覆盖面积103.35平方公里,达标面积89.34平方公里。
安全生产稳定向好。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90起,比上年减少60起,下降13.3%;死亡人数188人,比上年减少57人,下降23.3%;受伤人数401人,比上年减少102人,下降20.3%;直接经济损失2574.88万元,比上年减少9046.16万元,下降77.8%。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支。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70元,增收1015元,增长12.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640元,增长12.2%;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934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56元,增长13.3%。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3238元,增长7.7%;人均衣着消费支出427元,增长25.9%;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452元,增长12.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359元,增长27.4%;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536元,增长23.1%;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175元,增长13.6%;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563元,增长22.4%,。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7.2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40元,增长10.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132元,增长8.2%。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7136元,增长7.5%;人均衣着消费支出2124元,增长8.7%;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478元,增长17.1%;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820元,增长5.2%;人均医疗保健支出930元,下降4.5%;人均居住支出1515元,增长9.2%;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2340元,增长12.3%。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