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泸州市统计局
2014年,泸州市紧紧围绕“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突出“产业发展突破”的工作主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动力有效激发。全市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民生进一步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行政区域及人口。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2236.2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133.1平方公里。下设三区四县,31个乡、94个镇、19个街道办事处。在31个乡中,少数民族乡有8个,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
行政区划调整。龙马潭区金龙、长安,叙永县观兴、龙凤、震东等5个乡撤乡设镇;龙马潭安宁、鱼塘、罗汉等3个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原泸县福集镇划分为福集镇和玉蟾街道办事处;纳溪区增设东升街道办事处。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全市有27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46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
年末全市公安户籍登记总户数152.27万户,总人口508.88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354.91万人,非农业户籍人口153.9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25.0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0.5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34.43万人。城镇化率44.84%,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
经济实体。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等改革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515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87个,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2005户。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实有各类企业26484户。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5118户(其中企业法人2145户);内资私营企业21266户(含分支机构3399户);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00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64户)。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实有个体工商户138633户,其中城镇个体8769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683户。
经济总量。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59.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2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59.23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338.23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69.3%和2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655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6:60.0:26.4调整为12.9:60.3:26.8。
民营经济。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5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9.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4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03.17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201.99亿元,增长9.2%。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737.30亿元,增长11.3%;港澳台及外商经济增加值13.35亿元,增长30.1%。
物价水平。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8%,衣着类价格上涨4.4%,居住类价格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3.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下降0.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下降0.2%。
就业形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9956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23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02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1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4%。
二、农业
农作物种植结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0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2.44万公顷,增长2.3%;蔬菜播种面积6.48万公顷,增长6.2%;药材播种面积0.28万公顷,增长11.6%;烟叶播种面积0.91万公顷,减少42.3%。
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198.26万吨,比上年增长0.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52万吨,增长5.9%,其中油菜籽3.88万吨,增长6.4%;烟叶产量1.14万吨,减少44.0%;蔬菜产量217.35万吨,增长6.8%;茶叶产量9873吨,增长14.2%;水果产量17.46万吨,增长5.3%;药材产量1.84万吨,增长22.0%;甘蔗7.16万吨,增长1.2%。
畜牧与水产品。全年生猪出栏375.19万头,比上年增长2.2%。牛出栏7.21万头,增长3.5%。羊出栏45.65万只,增长3.8%。家禽出栏3482.78万只,增长1.9%。兔出栏933.32万只,增长4.2%。肉类总产量34.36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26.55万吨,增长3.1%。禽蛋产量4.18万吨,增长1.1%。牛奶产量1.12万吨,增长0.7%。水产品产量7.21万吨,增长4.4%。年末生猪存栏271.57万头,增长0.3%。
林业生产。全年造林面积371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713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100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2601公顷。森林抚育改造中,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445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4166公顷。全年木材产量(商品材)16.25万立方米,大径竹产量324.93万根。
水利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新建成水利工程0.12万处,年末全市已建成水利工程达37.21万处。其中,水库484座,水电站292座,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252处,塘坝23773座,机电井32.82万眼。全年总供水量63586万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水利工程供水量达到37148万立方米。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1万公顷,累计有效灌溉面积13.74万公顷。本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2万公顷,累计节水灌溉面积9.37万公顷。年末规模以上灌区达120处,渠道总长度2419公里。新建堤防13.79公里,堤防长度累计达到113.70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4万公顷,新增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0.66万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1.00万公顷。封禁治理保有面积5.96万公顷。
农业机械化。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4.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1%,比上年提高5.1个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