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运行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城镇市场实现1992.8亿元,增长10.1%;乡村市场实现381.2亿元,增长10.4%。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608.8亿元,增长8.6%。
重点商品供需情况良好。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87.1亿元,增长10.5%,占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33.9%。五金、电料类增长39.7%,通讯器材类增长20.4%,中西药品类增长18.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3%,烟酒类增长9.4%。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向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出口额374.6亿元,增长7.8%。九大类主要出口商品中,冶金矿产产品增长28.7%,医药产品增长23.8%,机电产品增长11.1%。对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四大传统市场出口额分别增长13.1%、7%、10.1%、22.2%;对台湾地区、俄罗斯、巴西、南亚等新兴市场出口额分别增长31.6%、28%、8.9%、6.7%。进口增长迅猛。全市进口额305.4亿元,增长72.2%。其中,原油进口额185.1亿元,增长242.1%,是拉动全市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
对外经济合作成果丰硕。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9个,增长39.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4亿元,增长14.7%。总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达23个,合同金额46.3亿元,增长1.6倍。新增8个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投资项目,合同金额达4.9亿元。引进外商投资研发中心2家,合同金额3724万元。“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的6个国家新增投资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1.8%,占对外实际投资总额的比重达74.1%。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8.6亿元,增长38%;完成营业额36.2亿元,增长12%;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978人次,增长27.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道路交通建设加强。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385.1公里,比上年增加124.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0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599万人,货运量1903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11.6%;公路客运周转量17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403.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8%和9.5%。全市现有公共汽车线路282条,比上年增加32条。营运公交车2791辆,出租车6519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17.2万辆,比上年增长8.9%,其中,个人拥有汽车88.8万辆,增长10.8%。
邮政业有序发展。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7亿元,增长22.3%。全年函件总数达206.8万件,比上年下降37.8%;快递5629.1万件,增长22.7%;订销报纸、杂志份数分别达5352.1万份、354.3万份。
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光缆线路总长度326.9万芯公里,增长7.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6.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24.2万户。全市拥有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个,软件产业园1个。认证软件企业累计达112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385个。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化。2个项目入选山东省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3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25家企业入选省级试点,2家企业入选省大数据重点骨干企业名单。
旅游业快速发展。临淄足球小镇、周村千禧农谷、淄川VR聊斋主题公园、高青天鹅湖温泉漫城等一批规模大、复合型的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加快建设。年末,国家A级旅游区(点)达52处。其中,AAAA级旅游区(点)15处,AAA级旅游区(点)23处,AA级旅游区(点)14处。全年共接待游客总人数536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8%,实现旅游消费总额609.9亿元,增长14.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税收入库收入25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9.3%。全市国、地税收入合计608.8亿元,增长26.5%。其中,国税收入419.2亿元,增长36.7%;地税收入189.6亿元,增长8.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6.2亿元,增长6.5%。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5%,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2.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8.9%。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7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596亿元,增长4.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99.6亿元,增长5.1%。全社会融资规模全年新增313.2亿元,比上年多增8.4亿元。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6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3家,比上年新增2家。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全年新增挂牌企业459家,挂牌企业总数达2270家,托管企业2447家,全年新增直接融资金额31.3亿元。
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年末,全市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66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29家,人寿保险机构37家。实现保费收入159.7亿元,增长20.9%。其中,产险保费收入36.9亿元,增长7.9%;寿险保费收入122.7亿元,增长25.4%。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24.4亿元,增长15.6%。其中,产险赔付16.1亿元,增长6.7%;寿险赔付8.3亿元,增长38.3%。保险深度为3.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九、科技创新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获得省以上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837项,比上年增加37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8.6亿元,增长20%。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5660件,增长25.5%。发明专利授权量1063件,增长1.9%。有效发明专利密度达10.7件/万人,增加1.4件/万人。PCT国际专利申请90件,增长1.1%。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强。新增2家国家级和5家省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备案总数分别达4家和1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家,张店区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1098家,其中省级275家,国家级15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27个,其中国家级2个。共有院士工作站87家,比上年增加12家,数量继续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