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8-04-09 淄博市统计局
 
人才和引智工作不断深化。年内,有4人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3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3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市拥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山东省首席技师106人,技师、高级技师累计达2.8万人。取得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分别达10.8万人和3.2万人。全年共有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28家,比上年增加8家。国家重点引智项目7项,省重点引智项目8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5项。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发展水平全面均衡提升。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62所,新增班数1522个,新增学位数70893个,新聘任教师3475人,按期解决完成“大班额”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和省“全面改薄”工作规划任务。义务教育质量检测连续三年受到国家表彰。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持续扩增,82%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办园条件标准,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47处幼儿园通过省示范(十佳)幼儿园评估认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公有制专业剧团3个,文化站88个,文化(艺术)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54个,农村文化大院2954个,2306个村(居)建成符合标准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拥有全国统一编号报纸7种,刊物8种,新增版权作品登记980件。现有广播电台调频7个台站11个频率,中波1个台站5个频率;电视开路发射8个台站19个频道,地面数字电视7个台站13个频道。全市数字电视用户达71.7万户,其中,数字高清电视用户41.6万户,增长6.6%。年末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7%。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显著。全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世纪天鸿文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全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教育出版企业。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849个。其中,医院15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8个,乡镇卫生院88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1万张和0.2万人。全市共有执业医师(含助理)1.4万人,注册护士1.5万人。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为6697人,其中,报告死亡18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42.9/10万,死亡率0.4/10万。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年全市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558.5枚奖牌,金、银、铜牌分别为220.5枚、170枚、168枚。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中,全市金牌数列全省第三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全市社区体育场地总数达445个,比上年增加5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3124个;村级体育总会达到1781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县、镇(街道)体育总会全覆盖。成功举办“起源地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等赛事,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额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十一、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全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8.4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建成区面积达332.1平方公里,增加4.9平方公里。年内新建城市道路139公里,改造道路64.4公里,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分别新增191.2公里和113.4公里。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5.5平方公里,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工程12.5公里。城市垃圾中转站总数125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6.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91.8万吨,增加5.1万吨。居民使用天然气总户数达97.1万户,增加10.9万户;集中供热面积7500万平方米,增加900万平方米。
 
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70.26%,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年内开工建设重点城建工程98项,完成投资183亿元。“三改三建”工程投资额达80.3亿元,完成12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106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完成背街小巷整治改造130条,新建、改建便民农贸市场16处,启动城市公共停车场49处,实施城市公厕改造建设545座。村镇建设扎实开展。围绕新生小城市、国家和省级特色小镇等建设共开工13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9亿元。年内投资2亿元,完成608个村庄“户户通”道路硬化工程;投资3400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16户。
 
住房保障扎实推进。全年共分配政府投资建设公租房7796套,基本建成公租房1494套,新增住房租赁补贴361户,共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家庭369户。
 
园林绿化成效显著。年末,全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3339公顷,比上年末增加41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现有公园5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0.7平方米。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利用。年末,全市土地面积894.7万亩。其中,农用地624.3万亩,建设用地182.8万亩,未利用土地87.6万亩。农用地中,耕地面积313万亩。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6.7万亩,交通运输及水利设施用地26.1万亩。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9.5亿立方米,大型水库蓄水量1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8.2%。全社会用水量9.6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8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3.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4.9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2亿立方米。全年整治河道(列入国家治理计划)63.8公里,比上年增加8.5公里。
 
林业建设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5处。年内造林7.8万亩,其中荒山造林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全市木材产量10.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6%;林木(活立木)蓄积量累计达650.1万立方米,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