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22 北京市统计局

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较快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按现价计算),增幅提高10.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与信息增长14%,生物医药增长18%,新材料增长40.2%,光机电一体化增长22.6%;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4.7%、8.8%、10.7%和12.6%。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主要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3.9%、16.5%和15.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9.3%,比上年提高18.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10.8亿元,增长32%;利税总额522.5亿元,增长23.9%。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0.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505.8亿元,增长15.2%;房屋施工面积13073.6万平方米,增长7.5%;竣工面积4526.3万平方米,增长0.9%。建筑企业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542.5亿元,增长16%;实现工程结算利润131.5亿元,增长16.4%。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14.9万元/人,增长14.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4.9亿元,比上年增长7%。

货物运输一升两降。全年货运总量29988.5万吨,比上年下降3%。其中,民用航空运输56.9万吨,增长20.3%;公路运输27973万吨,下降2.2%;铁路运输(发送量)1958.6万吨,下降13.5%。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比重分别为93.3%、6.5%和0.2%;与上年相比,公路货运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铁路货运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民航货运比重基本持平。

旅客运输全面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48681.5万人,比上年增长48%。其中,公路运输41552万人,增长52.3%;铁路运输(发送量)5436.8万人,增长24.9%;民用航空运输1692.7万人,增长35.9%。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85.3%、11.2%和3.5%;与上年相比,公路客运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铁路客运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民航客运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

邮政业务基本稳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1.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订销报纸10.1亿份,下降7.8%;订销杂志3881万份,下降3.4%;收寄函件7.7亿份,下降7.9%;收寄特快专递1500万件,增长26.2%。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318.6亿元,年净增35.8亿元。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3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信息传输业快速增长。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847.4万户,比上年增长23.9%。局用交换机容量达1110万门,增长11.9%。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57.5线/百人,增长21%。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35.9万户,增长20.5%。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0.6部/百人,增长17.6%。

批发零售业: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6.8%。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91.8亿元,增长14.4%。其中,吃类商品零售额610.8亿元,增长22.7%;穿类商品零售额242.1亿元,增长15%;用类商品零售额1224.6亿元,增长8.2%。居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汽车、家居、通讯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全年销售机动车44.7万辆,比上年增长9.8%。其中,新车30.4万辆,增长3.9%;旧车14.3万辆,增长24.8%。在限额以上商业企业零售额中,与住宅消费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倍,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8.8%;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1%。

新型业态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连锁商业企业达到152个,实现零售额635.2亿元,分别增长4.1%和32.6%。连锁商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9%。商业布局逐步改善。年末,郊区乡镇连锁超市、便利店达到443家,比上年末增长1.5倍。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0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批发业4122.4亿元,零售业906.3亿元,分别增长30%和2.6%。全年实现利润167.4亿元,增长1.1倍;实现利税218.8亿元,增长70.5%。

金融保险业: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5.4%。

信贷投放明显收缩。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年末,全市中资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2600.2亿元,比年初增加1457亿元,新增贷款比上年减少646.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21.6亿元,比年初增加420.4亿元,少增309.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414.7亿元,比年初增加919.8亿元,少增244.6亿元;票据融资756.5亿元,比年初减少11亿元,少增161.1亿元。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625.9亿元,比年初增加3327.4亿元,多增39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310.1亿元,比年初增加2080.1亿元,多增656.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22.3亿元,比年初增加828.8亿元,少增75亿元。

保险市场平缓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30家,比上年增加10家;保险中介机构184家,增加84家。全年保费收入278.9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5.9亿元,增长26.9%;人身险保费收入213亿元,下降7.6%。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产、寿险分别为33.2亿元和2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1.3%。

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18512.9亿元,比上年下降20.8%;其中股票成交额7247.7亿元,增长43.8%;国债成交额671.7亿元,下降42.8%;基金成交额78.9亿元,下降28.5%。年末上市企业(A股)达到82家;其中,当年上市企业(A股)6家,筹集资金16.7亿元。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商品房开复工面积9931.3万平方米,增长9.5%;竣工面积3067万平方米,增长18.2%。

商品房市场需求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472万平方米,增长30.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285.8万平方米,增长29.1%。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249.1亿元,增长39.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085.1亿元,增长37.5%。商品房价格有所上升。全年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5053元,比上年提高316元;其中,商品住宅平均售价4747元,提高291元。存量房交易量进一步扩大。全年存量房成交面积708.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1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6%和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