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1月21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以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为主题,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发展首都经济,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了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为1995年以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9亿元,增长1.9%,增幅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0.4亿元,增长16.7%,增幅提高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70亿元,增长11.6%,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7.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地方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增值税68.9亿元,增长21.9%;营业税333.2亿元,增长26.3%;企业所得税121.7亿元,增长29.9%;个人所得税73.3亿元,增长28.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98.9亿元,增长22.3%;地方财政支出剔除中央追加支出后,为862.6亿元,增长23.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72.9亿元,增长1.3%;科教文卫事业费213.6亿元,增长21.6%;农林水支出33.2亿元,增长26.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2.5亿元,增长75.5%;城市维护费40.1亿元,增长11%。 价格水平: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高于上年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8%,影响总指数上升1.4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5%,居住类价格上涨1.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2%。除此以外,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4.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3.1%,衣着类价格下降1.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8%。 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4.2%,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农副产品类、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为24.5%、22.3%、20.9%和20%。 投资:投资增势趋于平稳。2004年年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高,通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投资增速逐步放缓。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增幅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31.4亿元,增长22.7%;更新改造投资175.3亿元,下降18.9%;房地产开发投资1473.3亿元,增长22.5%。 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非国有单位投资成为带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全社会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773亿元,增长2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0.1%,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非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1369.7亿元,增长22.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全面开放。截止到2004年底,京承高速二期、卢沟桥污水处理厂、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烧厂、亦庄路东新区燃气等16个项目实现市场化融资56亿元。全年基础设施投资447.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7%。 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我市确定的66项重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24.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7%。截止到年底,已有31个子项目交付使用。 二、主要产业 农业: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54亿元,比上年增长6.8%(按现价计算)。其中,种植业产值105.4亿元,增长3%;养殖业产值148.6亿元,增长9.6%。2004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全面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8000多万元;对63.2万户种植小麦和玉米的农户实施直接补贴,兑付直补资金1.1亿元。在这些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全市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13年下滑的局面,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1.7万亩,比上年增长9.3%;粮食总产量70.2万吨,增长20.9%。全年蔬菜产量489.2万吨,下降7.2%;鲜蛋产量15.9万吨,下降1.9%;肉类产量70.8万吨,下降3.8%;牛奶产量70万吨,增长10.7%;生猪出栏460.5万头,下降2%;家禽出栏17419.5万只,下降7.7%。 都市农业取得成果。首次评定出30个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项目近2000项。新建120家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达到800家,通过安全食品认证达标的生产单位超过60%。全市有235家绿色、安全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工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增幅提高7.1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4%,提高10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59.5亿元,增长19.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652.9亿元,增长17%;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474.8亿元,增长24.9%。 增长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在重点监测的13个工业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制造业等7个行业增速在20%以上,形成了多点支撑的发展局面。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2.8%。全年汽车产量53.9万辆,比上年增长55.2%;其中轿车产量18.2万辆,增长1.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