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09-12-22 北京市统计局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各项基金扩面征缴取得积极成效,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60万人、484万人、308万人和259万人,分别比上年净增11.5万人、47.9万人、1.4万人和16.1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均达到98%以上。出台了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办法。大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立了个人帐户与待遇调整机制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以及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并在大兴、通州进行了试点,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6.8万人。城市居民保障标准有所提高,失业保险金提高到347-446元,职工最低工资提高到545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402-510元。全市共有16.1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0.3万人;享受农村低保的农民7.5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23家,床位2.9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7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0.2万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6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5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0.26亿元。

居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7.8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人均消费支出为12200.4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由于粮油及相关副食品价格上涨,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2%,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7172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生产性收入6141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86元,比上年增长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6%,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全年竣工住宅2344万平方米,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有望达到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七、资源与环境

土地资源:根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我市认真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和使用情况的调查、核查工作,开展了全市基本农田的核查工作,基本查清了耕地和基本农田情况、建设项目批准用地和违法用地情况。根据核查结果,加大了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全市自上而下签定了基本农田责任状,350.4万亩基本农田全部落实到地块,其中农作物用地254.9万亩。基本完成了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阶段性工作任务。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用地,全市470个开发区减少到28个,核减规划面积46768公顷,核减率为53.4%;截止到年底,已退回土地14626.2公顷,复耕土地11735.6公顷。进一步加大对土地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查处违法土地行为2411件,责令退还土地1500.7公顷,复耕土地449.9公顷,收回闲置土地174.8公顷。规范控制建设用地协议出让范围,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全年全市征占地及农用地转用项目用地7286.6公顷,比上年增长12.1%。72宗经营性项目土地使用权入市成交,成交土地面积438.5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46.7%和1倍。

水资源:降水情况好于上年。全年降水539毫米,比上年增长19%,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92%。但水资源形势仍然严峻。年末,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9.04米,比上年末下降0.71米,地下水储量累计减少3.6亿立方米。正式组建水务局,开始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采取严格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用。全年向密云、官厅两大水库调水2.41亿立方米,其中从外省调水9400万立方米。在保障城乡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8.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9亿立方米;官厅水库蓄水量2.3亿立方米,增加1699万立方米。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进展顺利,永定河倒虹吸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强化节水管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制定了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分阶段工作方案。综合水价由上年的4.01元提高到5.04元。全年农业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工业和生活完成节水技改措施51项。

生态环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全年拆除违法建设和临时建筑75.3万平方米,城市市容不断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推进。控制大气污染第十阶段措施继续实施,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排放,完成燃煤锅炉改造1037台,对重型汽油车和摩托车新车实行第二阶段排放标准,加强机动车排放检测监管。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29天,比上年增加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2.5%。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开展了水源三、四厂防护区内的污染源调查,加强了对密云、怀柔水库的水质保护;启动了永定河、潮白河砂石坑生态恢复及整治工程。污水处理系统逐步完善。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和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城近郊区污水处理厂达到8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88万立方米/日。城近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5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再生水利用取得新进展,新建再生水利用管线52.7公里,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5%。积极推动其他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完成五环路内28个暴露垃圾堆的治理任务;全年清除各类施工渣土3259.5万吨;全市第一个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厂竣工。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城近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8%(按产生量计算),远郊区县达到33%。完成首都机场及周边地区噪声功能区划,对四环路两侧部分道路进行了交通噪声治理工程。

绿化美化步伐加快。全年共完成绿化造林40.48万亩,植树4230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9.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新进展。其中,绿化隔离地区新增绿化面积4.76万亩,平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新增绿化面积4.02万亩,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1.7万亩。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启动了密云水库湿地、汉石桥湿地建设工作,保护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楔形绿地建设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城近郊区新增绿地面积848公顷,其中新增大型绿地20余处,共117公顷。城近郊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

附1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