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危旧房改造:危旧房改造进程加快。全年城八区完成危旧房改造投资2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拆除房屋184.6万平方米,其中危房70万平方米,动迁居民近5.3万户。截止到年底,全市危旧房改造工程开复工总面积达到158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7%,其中本年新开工608.7万平方米,增长33.9%;竣工382.1万平方米,增长15.0%。 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下大力气治理城乡环境卫生,完成158项环境整治重点项目,环境总体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第九阶段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发布实施。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2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1.4%,比上年增加21天。在生态治理方面,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延庆康庄、昌平南口等五大重点风沙危害区的20万亩裸露土地全部“披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使林草植被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增加,为首都提供了绿色屏障。水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肖家河、吴家村两座污水处理厂和酒仙桥中水处理厂正式运营,小红门污水处理厂近期投入使用,转河治理、凉水河流域污水截流工程基本完成。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88.6万吨/日,其中城近郊区160万吨/日,城近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56%,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年清运垃圾361.4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建成阿苏卫、高安屯、丰台垃圾综合处理场,高安屯垃圾焚烧厂开始动工,门头沟焦家坡垃圾卫生填埋厂已投入使用。城近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3%,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城八区共有1900多台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超额28%完成改造任务,其中四个城区已基本完成对2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工作。全年汽车维修行业共免费检测汽车尾气180.4万辆次,治理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18.9万辆次。 城市绿化:城市绿化取得新进展。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完成绿化面积1000公顷,第二条绿化隔离带、温榆河生态走廊和奥林匹克公园等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陆续启动,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7.5%,城近郊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分别比上年提高2个和0.8个百分点。城近郊区新增绿地面积40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突破10平方米。 公共交通:城市公交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公交电汽车运营车辆1.76万辆,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6.3万辆,公共电汽车线路776条。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41.98亿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下降12.6%;其中公共电汽车运送乘客37.26亿人次,占88.76%;轨道交通4.72亿人次,占11.24%。全年出租汽车客运量达到5.18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3.4%。 公用事业:城市水电气热供应能力得到充足保障。全年自来水售水量5.98亿吨,比上年下降0.2%;其中生活用水4.98亿吨,比上年下降0.7%。怀柔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成供水,张坊、平谷应急供水工程、南水北调石家庄至北京段总干渠工程于年内开工。全年北京地区用电414.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0.5亿千瓦时,增长12.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用电总量的17%。全市新增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8座、35千伏变电站8座。全年煤气销售量达2.3亿立方米,天然气销售量达19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9.3%和18%;液化石油气销售量达14.6万吨,下降1.4%。陕北天然气进京市内及扩建工程基本竣工,天然气管线逐步向远郊区县挺进,管线长度6504公里。年末,全市燃气用户达到357.7万户,其中天然气家庭用户达到225.8万户,占全市燃气总户数的63.1%,比上年上升5.8个百分点。城市热力管网供热面积达到76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9%。 三、主要行业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95.3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3%。农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由上年的3.1%下降到2.6%。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9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种植业产值102.3亿元,增长5.2%,养殖业产值135.6亿元,增长9.6%。种养结构由2002年的45:55调整到43:57。年末,耕地面积为19.56万公顷,比上年末减少5.36万公顷,下降21.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2万亩,比上年调减16.3%;各类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作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45.4%上升到48.5%。全年粮食产量58.0万吨,粮食亩产273.7公斤,分别比上年下降29.5%和15.7%。主要农副产品肉类、牛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0.3%和15.6%,蔬菜产量下降3.4%。 新兴农业发展迅速。设施农业、籽种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和加工农业等“六种农业”实现产值148.3亿元,占郊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2.9%。“六种农业”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33.6%。 工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增幅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0.8亿元,增长12.3%;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1.7亿元,比上年下降1.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增加值3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9.5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利税总额404.6亿元,增长31.6%。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5.4%,比上年提高19.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8873.0元/人,比上年提高24.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成为现代制造业新的增长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29.6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1.7%,成为仅次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第二大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7%,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全年汽车产量为34.7万辆,比上年增长1倍,其中轿车产量达到7.3万辆。 高新技术产业恢复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1%(按当年价格计算),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7.6%。其中电子与信息领域增长2.9%,生物医药增长13.2%,新材料增长14.4%,光机电一体化增长21.3%。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9%。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3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实现增加值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与上年持平。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3.4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4.5%。 建筑业实现利润30.6亿元,增长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