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22 北京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邮政业务有涨有落。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1.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年订销报纸11.7亿份,比上年下降7.1%;订销杂志5284万份,比上年增长0.4%;收寄函件8.4亿份,比上年下降1.2%;收寄特快专递1189万件,比上年增长11.4%。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2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680.4万户,比上年增长16.2%。局用交换机容量达834万门,比上年增长3.8%。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47.3线/百人,比上年增长13.4%。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95.6万户,比上年增长19.2%。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6.1户/百人,比上年增长16.2%。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迅速扩展。IP电话通话时长达到75.3 亿分钟,增长1.2倍;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89.2亿条,增长1.5倍;北京通信公司推出的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用户达47.8万户。

交通运输业:运输总量平稳增长,运输结构基本稳定。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78.6亿元,比上年下降1.7%;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

货物运输稳中微增。全年货运总量30936.1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公路运输28606万吨,增长0.8%;铁路运输2283.4万吨,下降2.7%;民用航空运输46.7万吨,增长2.0%。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比重分别为92.5%、7.4%和0.1%,公路货运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铁路下降0.3个百分点,民航基本持平。

旅客运输一升两降。全年旅客运输量31237.4万人,比上年增长6.2%。其中,公路25702万人,增长11.2%;铁路4289.9万人,下降14.8%;民用航空1245.5万人,下降2.5%。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82.3%、13.7%和4.0%,公路客运比重上升3.7个百分点,铁路下降3.4个百分点,民航下降0.3个百分点。

商业:多元业态促进商业繁荣。全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71.3亿元,比上年增长7.8%。社会商品销售总值4587.3亿元,增长31.6%;购进总值4344.9亿元,增长35.8%。大中型商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实现销售收入3808.4亿元,增长23.3%;实现利润79.0亿元,增长24.4%;实现利税总额124.5亿元,增长16.4%。以连锁经营为标志的现代流通方式活力显现。年末,连锁企业146家,连锁商业全年实现零售额463.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超过20%,为24.2%;比上年增长23.7%,高于全市商业平均增速9.2个百分点。其中300多家便利店实现零售额12.5亿元,增长1.1倍。

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为我市第三产业中的第一大行业。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达513.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北京市中资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8321.9亿元,比年初增加2929.4亿元,增量比上年下降7.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986.4亿元,比年初增加1423.7亿元,增量比上年下降23.4%;居民储蓄余额5293.5亿元,比年初增加903.8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5.9%。金融贷款余额11343.3亿元,比年初增加2131.7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23.6%。消费贷款余额1646.3亿元,比年初增加484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12.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4480.4亿元,现金支出14389.8亿元,收支相抵回笼现金90.5亿元。

北京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费收入2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9亿元,增长13.3%;人身险保费收入230.6亿元,增长22.5%。产、寿险各项赔款给付支出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

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迅速。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23369.8亿元,比上年增长86.0%;其中股票成交额5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全市发行A股上市企业76家,当年上市企业6家,通过股票市场筹资241.9亿元。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5.7%,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达9070.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93.6万平方米,销售1895.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0.8%、8.8%和11.0%。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房地产开发热点是商品住宅。全年完成商品住宅投资633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2.6%。商品住宅开复工面积6352.9万平方米,增长17.7%;竣工面积2080.8万平方米,增长8.0%。

四、对外开放

外贸进出口: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关统计,全市海关进出口贸易总值684.6亿美元,增长30.4%。其中进口总值516.1亿美元,出口总值168.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4%和33.6%。地方企业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89.3亿美元,增长34.8% 。其中进口115.7亿美元, 增长42.1%;出口73.7亿美元,增长24.9%。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服务贸易大幅增长。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4.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7%和50.8%。年末在外人数2091人,为去年末的98%。

旅游:受“非典”疫情影响,上半年旅游业遭受重创,下半年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全年接待海外游客为185.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0.4%。旅游外汇收入19.0亿美元,下降38.9%。接待国内旅游者8737.0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4.0%;旅游收入706亿元,比上年减少23.9%。年末,全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659家,其中星级饭店614家,客房数达到10.9万间,比上年末增加0.6万间。客房出租率恢复到51.7%,比上年末下降10.3个百分点。

北京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迅速增长。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360项,比上年减少0.7%。合同外资金额3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5亿美元,增长19.8%。合同外资投向趋于合理,投向第三产业的外资比重为70.6%,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引资规模较大的批发零售餐饮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增速分别高达35.8%、42.3%和38.1%,金融保险业引资规模也扩大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