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22 北京市统计局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费收入 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60.9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2亿元,增长 15.6 %;人身险保费收入182.6亿元,增长77.8  %。

证券市场稳步发展。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 13331.2   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其中股票成交额4553.5 亿元,比上年减少14.7%。全市发行A股上市企业68家,当年上市企业6家;通过证券市场融资152.17亿元。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4.5%。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达7510.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84.4万平方米,销售1708.3万平方米,分别是上年的125.9%、139.7%和141.8%。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3.4%。

房地产开发热点是商品住宅。全年商品住宅投资5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9.3%。商品住宅开复工面积5397.6万平方米,增长24.1%;竣工面积1926.2万平方米,增长38.2%。

四、       对外开放

外贸进出口: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关统计,全市海关进出口贸易总值525.1亿美元,增长2.0%。其中进口总值398.9亿美元,出口总值126.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4%和7.2%。地方企业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40.4亿美元,增长4.8% 。其中进口为81.4亿美元, 为去年同期的95.5%;出口总值59亿美元 ,增长21.1%。从进出口结构看,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贸易逆差有所缩小。地方出口产品中,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全年出口机电产品37.4亿美元,增长28.5%,占地方出口总额的比重达63.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服务贸易稳定增长。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2.7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32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2134人。

旅游:海外来京游客继续增长。全年接待海外游客突破300万人次,达到310.4万人次,增长8.6%。旅游创汇收入达到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国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1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旅游收入930亿元,比上年增长5%。年末,全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622家,其中星级饭店572家,客房数达到10.3万间,比上年末增加1万间。客房出租率达到61.7%。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370项,协议外资金额28.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4%和3.6%。实际吸引外资51亿美元,其中客商直接入资17.9亿美元,分别增长27.2%和1.4%。外资投向趋于合理,投向第三产业的外资比重为61.3%。跨国公司投资势头良好,全球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160家左右在京投资。

开发区:开发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热点。年末,各类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17592家,其中投产企业16309家。全年各类开发区实现总收入30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3亿元,增长25.0%(现价);实现利润119.3亿元,增长32.9%;上缴税费144亿元,增长23.9%。开发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1亿元,增长21.1%。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多家在开发区设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

中关村“一区五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年末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1340家,全年实现总收入24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增加值537亿元,增长17%(现价),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2%;上缴税费110亿元,增长23%。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投入继续增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  370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R&D经费支出180亿元,增长5.1% 。

科研机构和队伍稳定。年末,全市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为3350    个,其中科研院所360个;北京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19.7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78.8%。

创业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年末,拥有孵化器 53家,居全国之首,在孵企业约1150家。提高服务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技术合同登记27038项,合同成交总金额221.1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81.0亿元,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北京吸收本地区技术商品和辐射全国各地的技术商品,其金额和项数大致各占一半,技术市场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局面。

四大基地建设加快。软件产业基地、北方微电子基地、生物医药基地、新材料基地等“四个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年末,认定软件企业突破1000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达到3605个,全国约有70%的自主软件产品在北京开发。以中关村开发区为主,生物医药制造产业群渐成规模,全市生物医药和新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6.4 亿元,增长24.4 %。支持新材料领域7家企业上市。在微电子领域,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星光1号”、“星光2号”、“中国芯”等。

教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投入稳步增加,全年教育经费投入319.2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4.66亿元。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考改革取得进展,春季招生改革试点顺利进行,高考“3+X”考试科目改革平稳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大学生公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竣工学生公寓53万平方米,入住学生4万人。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望京花园东区教师住宅竣工交付使用。年末,北京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成人高等学校38所,全市有46所普通高校和124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招生人数为25.46万人,高考录取率达到74%, 18—22岁年龄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6%,居全国最高水平。

基础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100%,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普通高中实际招生8.5万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5%以上。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市有30%的市民和50%以上的从业人员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年培训量已达到500万人次以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五年共为社会输送毕业生40.81万人。目前全市已建立了8所社区学院,城近郊区80%以上的街道建立了社区教育中心或市民学校,社区教育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