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1 长治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990年不变价)6.98亿元,增长26.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21亿元,增长29.4%;邮政业务总量6772万元,下降3.3%;无线寻呼业务总量208万元,下降24.7%。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49.83万门,新增29万门;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5000路端,实用2984路端;光缆线路总长度3414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3万户,新增7.4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7万户。城市电话用户30万户,新增6.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3万户,增加1.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2万户,新增9.8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23.9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1.3部;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10.2部,比上年增加3.2部;全市公用电话7千部,其中IC卡电话3千部。年末全市通电话的行政村已达305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7.1%。年末国际互联网固定用户6.6万户,增长88.6%;年平均用户达39万户。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2932人次,比上年增长98.9%。其中外国人2344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588人次。全市全年出游34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97亿元,增长1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64万美元,增长67.8%。年末拥有涉外饭店7个,比上年增加1个。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5.78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收4.42亿元,增长20.7%。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16.11亿元,增长20%;地税部门完成7.68亿元,增长16.7%;财政部门完成1.99亿元,增长35.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8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0.7%,增收1.64亿元。其中,增值税增长20.5%,营业税增长8.0%,企业所得税增长32.7%,个人所得税增长19.9%,农业四税增长24%,罚没收入增长42.1%。

财政支出进一步向重点支出需要倾斜。全年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2.22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支出2516万元,增长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618万元,增长24%;教育事业费增长13.2%,卫生经费增长6.6%,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增长2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44.2%,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9%。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42.12亿元,比年初增加40.06亿元,增长19.8%,创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其中企业存款较年初增加7.43亿元,增长16.9%。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0.13亿元,比年初增加21.15亿元,增长15.2%,同比增幅提高3.7个百分点。贷款结构继续改善,短期贷款、农业贷款、个人消费信贷所占贷款总额比重明显上升。年末短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8.31亿元,增长18.5%,增幅高于同期10.2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11亿元,增长9.8%。农业贷款比年初增长55.2%,个人消费信贷增长77.8%。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50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金融机构现金支出504亿元,增长17.7%。全年净投放货币1.25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太平洋保险公司入驻我市,全市保险机构达到4家。全年全市承保总额2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财产险承保额230.2亿元,增长50.5%;人寿险承保额23.04亿元,下降66.4%。各种保费收入4.8亿元,增长1.3倍;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2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3.37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713万元,分别增长28%、2.7倍和48.7%。支付各类赔款7466万元,其中财险支付赔款6647万元,寿险支付819万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市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9项,其中基础理论1项;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屯留、城区和潞城成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大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新技术,R&D经费支出922万元,比上年增长8.2%。全年全市新专利授权42项。签订技术合同26个,成交金额3070万元,增长10.8%。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数达到42家,3家入选省民营科技型企业50强。

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市普通高校3所,招生4278人,比上年增长29.4%;在校生突破万人,达到1.26万人,增长40.5%;普通中学在校生21.65万人,增长6.9%;职业中学在校生1.05万人,增长7%;中专在校生人数2.06万人,增长1%。小学生在校生30.86万人,增长2.4%。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受到重视,成人各种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技能培训蓬勃发展。年末社会力量和私人办学49所,其中中学23所。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8.1万人,比上年增长0.9%;特殊教育在校生人数534人,增长1%。全年各类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17.1万人。

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3个,档案馆14个,艺术表演团体20个,举办展览58次。全市有9个县市区成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其中沁源县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县。市级广播电台1座,12个县市区自办了广播节目。市级电视台1座,市区内可接收六套自办电视节目。通广播和通电视的乡镇分别达到116个和135个,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1.9%,电视人口覆盖率93.7%。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44万户。

质量检验和天气预报等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和认证机构1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监督抽查产品数目135种,有125个企业完成产品认证,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38万件。全市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站点1个,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点12个,121电话天气预报自动查询台12个。全年出版地图1种,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起。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农村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合作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进一步健全。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2年我市选手袁新东在亚运会上夺得武术长拳冠军,并在全运会上夺得2枚武术金牌;长治籍运动员共获全省冠军59个,创全省纪录11项。全年全市体育健儿共获金牌106.7枚、银牌86枚、铜牌86.5枚。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五个十万人”群体健身活动顺利开展,全年有23.92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年举办各级运动会190次,参加比赛5.4万余人;年末等级运动员达到368名,等级裁判员116名。年末全市单项体育协会达到18个,老年体育人口超过9万人。全年通过销售体育彩票募集资金32万元。

九、环境保护及城市建设

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全市设立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千公顷。全年退耕还林277千公顷。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环境保护机构51个,其中县级以上环境监测站14个;拥有环境保护工作人员638人,其中环境监测人员204名。治理环境污染的“一控双达标”任务如期实现。市区“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工程部分河段去污见清,市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共完成污染源治理项目157个,总投资8029万元;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3.08亿元,其中治理废气1.98亿元。年末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8.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3.1%;地表水水质满足国家3类标准的断面达到8个,比上年增加6个。全年无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