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大同市统计局

工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2%。实现利税48.34亿元,增长13.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1.33亿元,增长15.31%。实现利润17.72亿元,增长9.3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04亿元,增长15.51%。全市工业企业年末应收账款净额3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应收账款净额30.35亿元,下降0.99%。

能源生产外输有升有降。全年全市外销煤炭6488.73万吨,比上年下降17.09%,其中,通过铁路外运5792.67万吨,下降3.85%;通过公路外运696.06万吨,下降61.37%。全年全市发电量为185.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17%,全社会用电量为91.3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86%。

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96亿元,比上年增长8.30%。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48亿元,增长11.7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9.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4%;房屋竣工面积157.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06年,全市上下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使全市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06亿元,比上年增长5.60%。其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完成86.64亿元,增长12.33%;非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完成73.42亿元,比上年下降1.34%。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5.82亿元,比上年下降10.7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9.5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6%。分行业看,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46.63亿元,下降4.72%;化学工业完成投资3.54亿元,增长33.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投资3.81亿元,增长79.0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5.25亿元,下降49.95%;医药工业完成投资0.92亿元,下降39.77%;冶金工业完成投资0.7亿元,下降83.2%;机械工业完成投资4.53亿元,增长251.2%;教育完成投资4.3亿元,增长37.31%;卫生完成投资0.73亿元,增长42.63%;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4.31亿元,下降4.38%。

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全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完成21.42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其中,住宅投资15.44亿元,增长21.3%。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38%。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44.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44%;商品房屋竣工面积90.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2.9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7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86%。

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77个,其中新开工488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401个,新增固定资产91.65亿元。全市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150万吨/年;洗煤115万吨/年;铁矿石成品矿72万吨/年;银选矿:处理单矿6万吨/年,银含量12万公斤/年;墨及碳素制品500吨/年;学生席位11380个;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万吨/日,火力发电5万千瓦;新(扩)建客、货运站3个,新(扩)建客、货运站5811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131.94亿元,增长14.2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21.00亿元,增长20.80%。分行业看,全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1.31亿元,增长15.4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66亿元,增长11.73%;其他业零售额2.97亿元,增长21.08%。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家用电器类增长7.5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8.2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9.3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8.67%。

新型流通业态及现代经营方式发展态势良好。2006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业连锁门店达20个,营业面积9.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77%;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3.76%;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2.19%。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发展较为平稳。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462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出口完成12490万美元,增长35.12%;进口完成2138万美元,下降60.93%。

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5家,境外直接投资11655万美元,增长27.3%。全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1655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110.5万美元。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据市旅游局统计,200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47.64亿元,比上年增长43.6%,旅游人数82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54%。全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99382人次,比上年增长24.1%,旅游外汇收入329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5%;接待国内游客81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国内旅游收入44.96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全市有涉外星级宾馆饭店17家。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进一步发展。到2006年底,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63.4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28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11.7公里。全市已通公路的村数达1951个,通油(水泥)路的村1451个。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发展。2006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2971.8万人,比上年增长4.75%。其中铁路客运量941.8万人,增长7.83%;公路客运量2030.0万人,增长3.38%。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9584.5万吨,比上年增长9.45%。其中铁路货运量22847.3万吨,增长13.32%;公路货运量6737.2万吨,下降1.5%。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60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15%,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1573.2亿吨公里,增长18.52;旅客周转量35.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96%,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26.9亿人公里,增长8.25%。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达到26.27万辆,比上年增长18.60%,其中私人汽车21.38万辆,增长28.87%。年末轿车保有量4.35万辆,比上年增长13.28%,其中私人轿车达3.23万辆。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3.15亿元,增长15.81%;邮政业务总量2.49亿元,增长27.07%。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6年底,全市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14.2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6.27万户,其中城市用户72.17万户,农村用户14.10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7.37万户,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30.79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13.64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7.8万户,增长6.59%;全市拥有邮政局(所)139个;全市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68部,比上年提高1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