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2006年经济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0 天津市统计局

利用外资项目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完成协议外资额24.9亿美元,增长20.4%,占全市总量的30.7%,占滨海新区总量的40.3%;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增长20.5%,占全市总量的22.4%,占滨海新区总量的27.6%。新批外商及港澳台项目200个,项目平均规模继2005年突破1000万美元后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977万美元,增长90%。其中,投资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75个,投资总额38.8亿美元;新批《财富》全球500强项目4个,比上年增加1个。原有企业增资势头强劲。2006年,保税区有58个外资企业实现增资,投资总额增加10.1亿美元,合同外资增加4.9亿美元,每个项目平均增资规模达到1749万美元。

2006年,保税区新增国内各地投资企业1047家,实现注册资本87.7亿元,增长40%,新批内资企业平均投资规模583万元,增长85.5%。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47个,注册资本43.4亿元。全年有128个内资项目增资,注册资本增加26.6亿元,每个项目平均增资2082万元。

截至2006年底,保税区累计批准各类企业11638家,其中,有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5336家,内资企业6302家。投资总额240亿美元,合同外资额13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7.7亿美元。贸易企业8866家,占项目总量的76.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20万美元;物流企业764家,占项目总量的6.6%,项目平均投资规模429万美元;工业企业659家,占项目总量的5.7%,项目平均投资规模598万美元。全部企业中,注册在海港保税区的企业10990家,空港加工区企业556家,空港物流区企业92家。美国通用汽车、荷兰家乐福、英国BP石油、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韩国三星、日本住友商事等46个世界500强企业在保税区投资62个项目。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区域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开工项目62个,建筑面积242万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6亿元,增长15.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亿元,增长66.2%。企业项目完成投资56.4亿元,增长6.5%。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42.5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投资29亿元,增长30.9%。

区域规划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2亿元,增长66.2%。其中,海港保税区与空港加工区分别完成6555万元和14.5亿元。加工区一期用地获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复,新完成征转用土地388公顷。土地调整、整合工作加速推进,共完成近300万平方米。全年新增道路23.7公里,新增给水管网32公里,新增排水管网33.9公里。新建绿地45万平方米,绿化改造150万平方米,新栽乔木5.3万株、花灌木13万株。海、空两港各1座污水处理厂均已投入使用,满足了保税区5000吨/日生产、生活污水和加工区3万吨/日纺织污水的处理需求;海港保税区的另一座5000吨/日污水处理工程启动,加工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1.5万吨/日再生水处理工程也已开工建设。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建成使用,220KV变电站开工建设。2台29KW热水锅炉投入使用。空客A320项目及配套用地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企业项目投资稳步增长。2006年,保税区企业项目完成投资56.4亿元,增长6.5%。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2.5亿元,增长6.6%;商贸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增长59.3%;物流项目完成投资1.7亿元,下降62.9%;服务项目完成投资4.3亿元,增长75.9%。海港保税区项目完成投资18.2亿元,下降27%;空港加工区项目完成投资38.2亿元,增长47.5%;空港物流区项目完成投资450万元,下降79.8%。

至2006年底,“三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0.3亿元;工业完成113.9亿元;物流业完成24.9亿元;商贸完成14.1亿元;服务业完成35.8亿元。累计竣工房屋面积353.5万平方米,其中厂房183.2万平方米、仓库85.7万平方米、商贸设施31.5万平方米、办公用房53.1万平方米。海港保税区累计完成投资123.6亿元,竣工房屋面积186.6万平方米。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8亿元,累计建成道路33.1公里、给水管网59.7公里、排水管网67.2公里、供水能力达到2.5万吨/日、供热能力250吨/小时、供电能力12.8万千伏安;86个物流项目投入运营,仓库面积67.6万平方米;51个工业项目投入生产,厂房面积64.5万平方米。空港加工区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竣工房屋面积161万平方米。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9.4亿元,累计建成道路97.7公里、给水管网130公里、排水管网246公里、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日、供热能力233吨/小时、供电能力24.8万千伏安;工业项目有31个竣工投产,32个在建;汽车园20个项目、假日经济酒店投入运营;投资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司法大楼、星级酒店等商贸服务设施正在紧张建设。空港国际物流区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竣工房屋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9亿元,累计建成道路4.7公里、给水管网4公里、排水管网13公里、供水能力达到0.3万吨/日、供电能力1.5万千伏安。

五、科技

2006年,保税区围绕研发转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发展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区科技事业的全面进步。

科技促进工作成果显著。至2006年末,保税区累计引进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市级工程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另有2家市级工程中心正在申报中。2006年,新建了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全年投入科技发展金1亿元,为保税区高新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保税区已有18个科技项目列入科技部及市有关委办科技计划,争取到财政资金支持5790万元。其中,晶奇微电子公司的“CMOS图像传感器设计” 等5个项目获得市长科技创新基金支持; 2个项目获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十一五”支撑计划支持;3个项目获得市科技发展计划软件专项支持;2个项目列入天津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2个项目获得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3个项目获得市信息化发展计划项目支持;1个项目获得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支持。全年共完成专利申请166件,其中发明专利51件,实用新型专利30件。

高科技项目后续推动取得实质进展。国家863攻关项目、天津市重大科技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扶素康艾滋病新药—西夫韦肽的研发产业化项目于年初顺利完成一期临床试验,于5月中旬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二期临床研究。南开大学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2150万元科技资金支持,是天津市新能源领域重点创新科技项目。目前,产业化厂房已基本完工,三方合资公司已经成立,项目进入中试产业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