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郴州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4.8亿元,增长15.3%。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投资为4.9亿元、123.8亿元和85.7亿元,分别增长1.8%、16.2%和12.3%。工业完成投资122.5亿元,增长16.2%,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9个百分点。国家重点监控行业的投资下降,其中,煤炭行业投资15亿元,下降2.9%;铁矿行业投资2.9亿元,下降6.9%;钢铁行业投资1.8亿元,下降20%;水泥行业投资7亿元,下降7.1%;纺织行业投资1亿元,下降17%。

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市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53.1亿元,增长19.5%,其中:城镇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42.6亿元,增长25%。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全市房地产业投资22.2亿元,增长9.4%,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增长23.6%,办公楼和商业用房投资分别下降21.1%和19.8%。土地开发投资额3.7亿元,增长75.4%,土地开发面积51.7万平方米,下降13.1%。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万平方米,增长1.7%;商品房空置面积9.3万平方米,增长49%。

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城市公共设施投资  9.8亿元,增长132.4%;交通投资4亿元,增长34%;电力投资35.2亿元,增长19.9%。

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市24个重点工程项目投资41.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金磊水泥二期、华录电子、资矿焦电火电厂、柿竹园多金属采选、黄沙坪铁矿综合利用工程、金贵银业二期、燕泉河治理二期、市公安局监管中心、出口加工区等14个项目基本竣工投入使用。

生产能力继续扩大。全年新增发电机组容量6.6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28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40.6万吨/日、城市防洪堤长度8公里、水泥179.2%万吨、铅冶炼4.9万吨、锡冶炼14.7万吨、医院病床597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20座。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分地域看,城市零售额103.5亿元,增长17.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00.9亿元,增长1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0.7亿元,增长16.4%;住宿餐饮业46.3亿元,增长12.4%;其他行业7.4亿元, 增长3.9%。

主要大类商品持续热销。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7.4亿元,增长39.4%;中西药类零售额增长19.2%;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9.2%;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6.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14.9%。

大型商店和商品交易市场份额增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总额34.3亿元,增长21.9%,占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22.8%,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12家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商品成交额41.2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0.2%。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有新发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8058万美元,增长7%,其中:出口26124万美元,增长6%,进口1934万美元,增长24.2%。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额24496   万美元,增长5%;加工贸易出口额 1628万美元,增长22.4%。按企业性质分,外贸公司出口1332美元,下降13.8%;生产企业出口20157万美元,增长35.6%;外资企业出口4635万美元,下降43.8%。出口国家(地区)中,香港、日本、台湾、美国、比利时、英国、荷兰仍然是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有白银、石墨、卫星通讯设备、铋、棉布、铟、铅、氯化钯、钢锄等。

招商引资保持增长。全市合同利用外资30992万美元,新批外资项目52个,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67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实际到位内资108.5亿元,增长31.7%。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一定成效。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46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46万美元;外派劳务880人;实现境外投资12万美元。

旅游业发展加快。“福载郴城—2006年湖南郴州(广州)投资说明会暨旅游推介会”、“中国郴州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郴州旅游业的知名度。全市接待旅游者715.33万人次,总收入50.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9%和19.33%。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84.3亿吨公里,增长10.8%,其中:公路83.1亿吨公里,增长10.9%;水运1.2亿吨公里,增长5.4%。公路水运旅客周转量38.1亿人公里,增长6.6%,其中:公路37.8亿人公里,增长6.9%;水运0.3亿人公里,下降11.9%。全年公路水运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87亿吨公里,增长10.7%。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9.6亿元,增长44.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6.5万户,分别增长2.3%和27.8%。年末全市电话普及率41.7%,提高5.7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证券与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1亿元,增长10%;上划中央“两税”15.42亿元,增长22.1%;上划“两个所得税”4.44亿元,增长42.2%。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8.31亿元,增长8.3%。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及基础建设、农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项目得到基本保障。

金融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5.1亿元,比年初增加72.0亿元,同比多增4.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41.4亿元,比年初增加53.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9.8亿元,比年初增加12.9亿元,同比多增10.9亿元。全年共发放受灾企业抗灾贷款1.15亿元,发放农户救灾贷款0.34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证券、期货市场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3个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股民(含基金)总数5.34万人(个),完成A股和基金交易额182.6亿元,增长2.75倍。期货交易开户总数213个,增加70个;年内期货交易成交金额43.15亿元,增长6.5%。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实现保费收入8.79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6.7亿元,增长23.4%;财产险保费收入2.09亿元,增长18.4%。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86亿元,增长56.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完成10所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和60所农村中小学改扩建任务。市一中五岭阁校区投入使用。全市初中教育完成率99.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普通高中招生3.3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8.8万人,增加0.4万人。职业教育多元发展。职业学校招生2万人,在校生规模4.9万人,增加1万人。民办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全市民办学校已达367所,在校学生12万人,明星、菁华园、湘粤等民办学校影响广泛。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湘南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郴州电大三所高校招生0.72万人,在校生达2.35万人,增加0.15万人。全市高考本、专科共录取人数1.4万人,其中本科0.9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