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株洲市统计局

证券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公民投保意识增强。年末共有A股上市公司5家,其中本年上市发行的“时代新材A”共筹资2.3亿元。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55亿元,增长56%。其中财产险收入1.42亿元,增长4.4%;寿险收入6.13亿元,增长77%。

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4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9.5%,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报酬12328元,增长12.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6%,下降0.9个百分点。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性支出6252元,增长10%,其中:食品支出2225元,增长0.2%;衣着支出518元,下降2.0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434元,增长2.36%;医疗保健支出368元,增长7.92%;交通、通信支出741元,增长6.77%;娱乐、教育和文化支出1113元,增长24.92%;居住支出692元,增长5.01%;杂项商品及服务支出163元,下降53.3%。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6.53平方米,增加0.73平方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7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5%。在农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194元,增长18.7%,家庭经营的现金收入1547元,与上年持平;在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中,种植业收入265元,增长8.16%,牧业收入523元,下降5.08%。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354元,下降4.84%%,非收入所得463元,增长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8%,下降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41元,下降2.06%,其中食品支出995元,下降4.05%;衣着支出51元,下降53.6%;居住消费支出302元,增长8.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7元,增长6.6%;医疗保健支出84元,增长1.2%;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83元,增长0.7%。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8.71平方米,增加0.59平方米。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两个确保”工作继续保持“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三个100%。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方面,2002年全市共征收养老保险费3.62亿元,征缴率98%,共计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5.44亿元,保证了全市9.1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全额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全年按“三三制”共筹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58亿元,发放基本生活费0.95亿元,代缴养老保险费0.5亿元,失业保险费599.26万元,发放门诊医疗费732万元。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养老保险单位1689户,参保人数24.16万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达100%,私营、外商投资、乡镇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参保人数2.1万人;并在市区试行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试点;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870余家,参保职工人数31.72万人,全年共征缴失业保险基金5490万元,收缴率107.82%,为近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302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了医疗保险的配套政策措施,实行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医疗互助、公务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为辅的医疗保障体系,市本级和9个县(市)区全部启动了医疗保险,全市医疗保险参保单位已达983家,比上年增加273户,参保人数达31.86万人,比上年增加13.58万人,共征缴医疗统筹资金3962多万元,征缴率96%,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70.1%。社会优抚和保障逐步加大,各类社会福利院收养人数1859人,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16.1万人,其中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0.24万人,救助金额达到517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9万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40个。

人口生产保持低生育水平。200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69.4万人,比上年增长5.5‰;计划生育率达97.28%,人口出生率为10.69‰,比上年上升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7‰,比上年略有下降。

五、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全市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91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1.88亿元,增长30.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48.5%,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完成高新技术产值97.3亿元,增长35.6%;实现销售收入97.5亿元,增长38%,实现利税7.43亿元,增长3.5%,出口创汇11.8亿元,增长52%。“一区三园两基地”实现了“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征税”的管理模式。高新区示范园标志性区域基本形成。以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导产业,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湖南传感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的群体效应初步显现。其中占地2.36平方公里的天台工业小区进区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额12亿余元。以建设生态型高科技工业园为目标的董家塅高科园建设全面启动;以“九方集团”、“时代集团”、“湘火炬”等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的田心高科园已成为轨道交通运输产业群体、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型贮能技术、变流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孵化器、辐射源和集散地。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被重新评定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

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健全,产学研合作实现新突破。全市61家大中型企业全部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其中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5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全市参加产学研单位67个,达成合作项目60个,实现技术创新项目106个。有5家企业通过招标,承担了7项面向产业化的“863”和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批企业进入高技术的研发前沿,吸引了全国名院名校共同参与研究,较快地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

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投入力度增大。全市年内专利申请530件,增长26%;其中申请的职务发明达314件,占59.2%,增长31.6%,授权专利310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080个,各类技术合同成效金额为2.26亿元,通过技术市场转让科技成果371项。全市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1项,14.8增长%;获省科技进步奖18个,增长63.6%;全市科研经费支出6.01亿元,其中财政支出4650万元,同比增长30.8%,研究与发展支出达到4.9亿元,增长28.9%。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结构有所优化。继续全面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普九”水平不断提高。小学由2001年的1386所调减为1189所,减少197所;初中通过扩班扩容扩点,比去年多接纳新生1.55万人,校均规模有所扩大。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26%。分别比上年提高0.25个和1.65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26.43万人,减少4.84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3.11万人,增加1.55万人,增长7.19%。初中入学率99.21%,辍学率为0.53%,比上年减少了0.58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86.01%。中等教育不断扩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76万人,增加1.05万人,增长22.29%。高考录取10059人,录取率67.3%,提高10.07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4528人,增长19.97%。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4.54万人,增长1.79%。其中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97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在校学生1.61万人。高等教育逐步发展。全市普通高校5所,普通高校年内招生1.29万人,增长31.03%,在校学生人数3.35万人,比上年增加1.04万人,增长45.27%。培养研究生单位1个,招收新生131人,在学研究生325人。成人高等学校4所,年内招生1.05万人,比上年增长5.43%,成人高校在校学生数2.49万人,比上年增加0.39万人,增长18.6%。幼教、特教保持稳定。幼儿园在园幼儿3.49万人,增加0.09万人。特殊教育校学生751名。年内全市共扫除青壮年文盲、半文盲870人。民办教育份额加大。目前有各类民办学校246所,增加80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39974人,增加0.81万人人,7所重点中学有6所开办了民办中学,民办学校数占全市学校总数的份额由上年的9.48%扩大到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