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滨州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呈多元化格局。全年进出口总额27.03亿美元,增长20.4%。其中出口15.83亿美元,增长27.5%;进口11.20亿美元,增长11.7%。高新技术和终端产品增幅上升,传统产品增幅回落。纺织品比重降至63.2%,比上年降7个百分点,服装比重提高到10.8%;出口量较大的机械、钢铁制品、蔬菜水果等产品增幅超过70%;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14.61亿美元,增长25.6%;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1.01亿美元,增长55%。出口欧美市场比重增加。欧美等新兴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到22.7%,亚洲传统市场占比下降至67.7%。

利用外资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3个,合同利用外资3.40亿美元,增长53.7%;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FDI)1.52亿美元,增长62.6%。外资大项目增多。新批外商投资过2000万美元的大项目有4个,备受关注的飞机制造项目到位资金364万美元。红筹上市成为利用外资的新热点。全市境外上市累计融资6.01亿美元,居全省首位。2006年魏桥纺织股份在香港成功实施了H股新股增发,融资8.3亿港币。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8.8亿元。截止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306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9公里,国省道干线公路1031.9公里,县、乡、村及专用公路12034.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突破8900公里,全年农村公路投资5.6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352公里。建成3000吨级泊位两个,3000吨级以下泊位8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00万吨。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津汕高速公路大高至鲁冀界段和威乌高速辛庄子至邓王段即将完工。铁路建设实现新突破。滨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合龙贯通,刷新了亚洲同类桥型中“第一跨度”的纪录,小营至沾化铁路全线实现贯通,滨州火车站、沾化火车站已开工建设。

道路运输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客运量3029万人,增长38.3%,客运周转量24.47亿人公里,增长26.0%;货运量4432万吨,增长33.4%,货运周转量25.13亿吨公里,增长29.8%。全市等级站场发展到60个,营运性汽车发展到4.02万辆,增长17.2%。

民用汽车发展加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8.67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2.40万辆、轿车1.35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6.26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1.65万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2.8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1.03万辆。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5亿元,增长12.7%。电信业务总量7.11亿元,增长12.8%。全年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达到11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46.98万户,增长27.5 %,电话普及率达到67部/百人,增加6部。年末互联网用户数达到9.89万户,新增3.97万户。

借力造势,旅游业全面发展。大型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国际家纺节、国际小戏艺术节和冬枣节等诸多重大节会活动。通过国内外旅游业务洽谈会推介滨州旅游,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滨州旅游亮点,使“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城市名片形象鲜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武圣园一期竣工开放;秦台二期、大觉寺等景区竣工;醴泉寺风景区向游客开放;贝壳堤岛与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信万亩梨园风景区、裕华冬枣示范园通过“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沾化冬枣园区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进程顺利。乡村游起步迅速。仅“农家乐”就安排了600名农民就业。行业管理日益加强。年内新审批国内旅行社5家,新增星级酒店2家,分别增至41家和11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1.25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7亿元,增长26%。其中海外游客0.58万人次,增长54.9%,旅游创汇167万美元,增长95.6%。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1.6亿元,增长39.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12亿元,增长41.3%,增幅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5.0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7.6%,提高0.5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全市财政支出64.67亿元,增长33.6%,较好地支持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县域财政实现了快速发展。邹平县在全省的位次由第11位升至第8位;沾化县增收69.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8.6个百分点;惠民县、阳信县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54.9%、50.0%,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3.6个、8.8个百分点。

各项存款稳步增加,贷款投放快速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合计存款余额480.13 亿元,比年初增加73.91 亿元,增长18.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3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4.4亿元,比年初增加32.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长突出,对地方经济贡献力度加大。年末本外币合计贷款余额474.5亿元,比年初增加122.17亿元,增长34.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17亿元,比年初增加75.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25.4亿元,比年初增加39.7亿元,增长46.3%。

证券市场交易活跃,上市融资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现有证券交易营业部4家,证券交易服务部3家。全年实现交易额149.11亿元,增长1.97倍;营业收入2421.86万元,增长1.72倍;利润1330.1万元,增长99.3倍;累计开户股民36057户,本年新增3014户,是自2001年以来交易最活跃的一年。全市5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融资总额67.03亿元,上市家数列全省第7位,融资额列第6位。其中境外上市融资47.87亿元人民币,列全省第一位。努力培植后备上市资源。围绕打造十大产业(链)集群要求,全市筛选了23家上市后备企业重点培植,其中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邹平三星油脂公司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保险业取得新进展。市场主体继续增加,2006年滨州市新增2家保险公司,至年末共有14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在滨州市设立分支机构,包括5家寿险公司和9家产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1.41亿元,增长16.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44亿元,增长40.0%,人身险保费收入7.96亿元,增长9.1%。机动车险实现保费收入2.96亿元,增长53.5%,其中交强险共承保车辆8.8万辆,实现保费收入0.67亿元。全年共支付赔款2.57亿元,增长42.7%。其中财产险支付2.26亿元,人身险支付0.30亿元,为全市经济稳定发展和安定人民生活起了重要的作用。

九、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实力明显提高。全市科技三项经费增加到4153万元,增长22.9%。争取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7项,补助经费1334万元。其中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5项,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7项,国家火炬计划8项,国家重点火炬计划2项。全年共登记各类科技成果168项,取得省科技进步奖5项,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评选出市科技进步奖242项,市科技星火奖140项。全年共申请专利437件,授权专利222件,分别增长61.3%和58.6%。8项成果列入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14项成果列入市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新认定市级民营科技企业26家,全市各类民营科技企业达390家。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批准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