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13 滨州市统计局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14亿元。截至目前,城市道路长度814公里,路灯33755盏,绿化覆盖面积达3815公顷。集中供热面积已达550万平方米,供热单位达260余家,惠及居民4万户。天然气主管线达58公里,年供气量1460万立方米。供水管网总长达764公里,供水普及率98%,水压、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达国家标准。

新城建设、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全年新区实现投资3亿元,新增道路30公里,新增绿地25万平方米,新增桥涵7个,新增路灯近700盏。老城改造投资1.3亿元,秦台干沟截污干管铺设完成,黄河八路改造竣工。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乡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率达94%。村庄建设规划重新修编或调整完善率达53.5%。全年完成村镇建设投资38.27亿元,人均绿地面积达4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85%。村庄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展开,投资4800万元,对190个村庄进行了整治。

环境污染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25项,投资额6.97亿元。执行“三同时”项目149个,完成投资0.92亿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600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8个,总面积125.5km2。噪声达标区7个,总面积87.8km2。

空气、水质量进一步改善。与上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下降8.6%,二氧化氮下降4.2%,二氧化硫上升6.9%,空气质量良好率95.9%,市城区及六县城区空气质量级别均为 二级。继续深入推进“六河水变清”工程实施,六河水质继续改善。

环境监测网络继续完善。COD和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是了解污染源排污情况的有效手段。全市继上年15台COD、16套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建成后,2006年又招投标27台COD、25套烟气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滨州市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十二、物价和居民生活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在消费领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8%,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影响1.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在生产领域,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6%。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6元,增长14.0%;人均消费性支出7989元,增长13.1%。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7%,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达22.65平方米, 增长4.2%。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70元,比上年增长14.5%,是200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69元,增长18.0%。其中,食品消费支出917元,增长3.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去年的35.9%调整为30.9%,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居住消费支出769元,增长34.5%,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365元,增长17.0%,农村居民用于医疗保健支出246元,增长21.0%。

十三、人口、社会保障与就业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出生率9.9 ‰,死亡率5.9‰,自然增长率4.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73.16万人,增加1.91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1.6:100.0。

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体系。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7万人,登记失业率2.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4.64万人,累计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11万个,新增劳务输出6.50万人。全年共有2.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四项补贴1543.4万元,为从事个体、私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310.6万元,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和主辅分离的大中型企业减免税收166.4万元,为92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157万元。

努力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全年补发养老金3065.5万元,调整待遇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62.5元。止年末,全市收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额9.70亿元,发放7.96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0.43万人,净增0.57万人;收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3.92亿元,发放3.0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6.11万人,收缴养老保险基金2.87亿元,发放3.03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80.9万人,收缴保险基金累计6449万元,发放1804万元。全市医疗保险参保职工21.43万人,收缴医疗保险基金1.83亿元,支出1.45亿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6.4万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3281万元,发放197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职工15.45万人,收缴工伤保险基金927万元,支出551万元。生育保险参保职工8.72万人,收缴生育保险基金155万元,支出69万元。农民工参保工作进展顺利。年末,全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1.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3.0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642人。

突出做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评选滨州市首席技师11人、有突出贡献的技师30人、技师341人、技术能手15人、高级工949人。全年共有14968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有12449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工949人,技师341人。组织下岗失业人员8241人参加了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年共查处案件1039件,结案率100%。共巡视检查2105户用人单位,纠正违法违规行为2380项。全年接到农民工投诉4548件,涉及工资金额29410万元,依法受理1291件,为农民工追回工资7435万元。全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08起,涉及职工人数1643人,涉及金额3214万元。行政复议结案率达100%。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工作更加完善。敬老院建设实现新跨越。改、扩建后的乡镇敬老院可容纳7140名五保老人入住,实现了70%的五保集中供养率。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全市城市低保2.65万人,发放低保金2448万元;农村低保2.66万人,发放低保金960万元。农村医疗救助稳步推进。资助2.9万名农村低保、五保和三老优抚对象加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对558名患者进行了大病医疗救助,支出救助金185万元。全年筹集福彩公益金535万元,救助特困、低保家庭大学生480名,发放救助金110万元。组织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善款635万元。投资2000万元的滨州市儿童福利院和投资1100万元的滨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已获批准立项,正在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核算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