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3 滨州市统计局

高新技术蓬勃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8.74亿元,增长39.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1%,比年初提高2.0个百分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91家,其中国家级11家。引进高科技人才79人,引进高科技成果108项。新认定国家级新产品7项,共有国家级高技术产品44个。

科技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全年组织实施科技富民、科技创业工程项目164项,总投资7.25亿元,增加农业新品种31个、工业新产品60个。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引进科技成果201项、各类科技人才585人,解决技术难题92项。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年共组织311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农村,推广新技术122项,引进新产品103个,为农民创收10.1亿元,增收3.6亿元,形成龙头企业24个。成功举办了滨州市科技活动周,开展了送科技下乡、知识产权报告会、山农教授新农村建设滨州行等10余项主题活动。

质量技术监督成绩突出。名牌战略取得新进展。全年4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新增21个山东名牌,复评7个,新增农业名牌5个,9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截至年末,全市共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5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15个,30个产品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全年检验组织机构代码5062个单位,变更组织机构代码10402个单位。1家企业取得国际计量认证“C”标志, 12家企业完成省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34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33家企业取得3“C”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申报率达91%。行政执法工作得以加强。全年共监督检查产品2190批次,企业产品合格率为88.6%,比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检测计量器具40564台(件),检验特种设备3946余台(套),检验棉花4.0万吨。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案件189起。

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综合观测体系建设,全市86个乡镇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完成,气象资料实现市县乡三级互联网共享。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提高。全年发布重大天气预警信号56次,为领导提供重大预警信息22次,提供决策服务情报140余次,为各级领导抢险救灾和指挥工农业生产赢得了时间、提供了依据。积极开展增雨防雹工作。全年共进行防雹作业14次,增雨作业13次,共发射炮弹、火箭弹8000余发,为新农村建设、农业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各项教育事业协调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超常发展。普通高等学校3所,招收本专科生14044人,在校生38978人,比上年增加5015人,增长14.8%;成人本专科招生1513人,在校生3492人。普通高中稳定发展。现有普通高中22所,招生24204人,在校生72608人,比上年增加2476人,增长3.5%,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比达到196人,接近全省平均水平,邹平县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上高中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等职业教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中等职业学校12所,招生16833人,在校生3342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1.5%。高水平、高质量“普九”步伐加快。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88%,在校生巩固率99.52%,毕业生升学率75.48%。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也有较大发展。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565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0%以上。幼儿园463所,在园幼儿67763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7%,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8%。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42350人,其中专任教师34855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70%、98.66%和94.51%。

文化出版广电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8个,图书总藏量99万册,当年购买的报刊种类258种。艺术精品创作取得重大突破。大型现代吕剧《梨花雨》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荣获戏剧类唯一创作金奖,填补了全市此类奖项的空白;戏曲系列剧《老冤蛋当选》、《老冤蛋告状》及渔鼓戏《审衙役》同时荣获中国农村小戏艺术节最佳编剧和最佳推荐剧目(全国共推荐10部);在邹平举办的山东省第三届小品曲艺大奖赛上,全市共获得全省五个一等奖中的两个,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推出了一批优秀编导和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绩斐然。惠民胡集书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吕剧、河南张泥娃娃等9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阳信县洋湖乡和博兴县湖滨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民间艺术之乡。文博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博兴县“龙华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使全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3处;全市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晋升为省级保护单位。全市共有电视台3座,广播电台8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3%。有线电视通村4706个,发展数字电视用户2000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43个,各级卫生机构实有床位8204张,卫生技术人员10538人,其中执业医师3477人,执业助理医师1076人,注册护士 3256人,药剂、检验人员1407人。乡镇卫生院74个,村卫生室3567个,乡村医生3968人。全市卫生机构总资产23.29亿元,万元以上设备3903台(件)。房屋建筑面积106.19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53.49万平方米。卫生机构总收入11.94亿元,总支出11.44亿元。各级医疗机构完成诊疗人数353万人次,收治住院20.62万人。

体育事业跨越发展。竞技体育实现新跨越。在山东省第21届运动会上,滨州市共夺得64枚金牌、33.5枚银牌、32枚铜牌,金牌数列全省第七位,创造了参加省运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在第十五届亚运会上,无棣籍运动员徐玉华勇夺女子柔道-63公斤级冠军;邹平籍运动员成冉勇夺四人单桨无舵手赛艇冠军,创造了滨州亚运会金牌新记录。国际国内赛场捷报频传。在国际比赛中获得6金、2银、1铜,在全国比赛中获得5金、3银、9铜。向上级运动队输送了15名优秀运动员。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争取国家和省支持资金123.5万元,在105个行政村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完成了省级全民体育健身特色工程3处,全年组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1000多项次,参加人数达数十万人次。成功举办了中国黄河三角洲滨州市第四届体育节。体育节期间,承办了1项国际比赛(中国滨州国际龙舟比赛)和5项全省比赛(象棋、围棋、门球、桥牌和健美操),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国内省内重要新闻媒体对各项赛事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报道,有力提升了滨州的知名度,提高了市民素质。体育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滨州市奥林匹克公园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场馆奠基开工,已完成公园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初步方案。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全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达34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