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2 山东省统计局

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稳步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增幅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32.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8.3%,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1.2倍,占全部住宅投资的5.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17.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1.3%;办公楼投资增长14.4%,占2.8%。房地产土地开发利用调控效果明显,开发面积下降22.7%,购置面积下降13.0%。商品房建设规模和销售平稳增长。商品房施工面积14983.4万平方米,增长20.9%,商品房销售面积4869.0万平方米,增长16.7%。在住宅销售面积中,经济适用房占5.5%,提高0.2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总量与增幅均创近十年新高。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92.7亿元,增长18.7%,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5.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95.9亿元,增长20.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8431家,增长59.6%,实现零售额2766.0亿元,增长35.2%,增幅提高8.0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村实现零售额2075.3亿元,增长15.3%,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市场更为活跃,零售额增幅较农村市场高4.3个百分点。

非公有贸易更趋活跃。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市场份额达84.8%,为消费市场中最具活力与生机的经济成份。其中,个体私营实现零售额6996.7亿元,增长19.2%,市场份额为82.9%。

消费热点面扩量增。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大幅攀升,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4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9.2%。住房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2.6%;家具类增长55.3%;金属材料类增长56.0%;五金、电料类增长50.4%。汽车消费持续升温,实现零售额523.5亿元,增长37.0%;油品消费处于高位,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385.1亿元,增长33.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长加快。实现进出口总额122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增幅比上年提高4.8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出口752.4亿美元,增长28.3%;进口473.7亿美元,增长29.3%。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上年13.8%、20.9%和31.6%调整为12.3%、18.4%和36.9%。欧盟成为我省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19.2%,其次是美国占18.4%。初级产品及资源类产品进口扩大,全年铝矿砂进口增长2.3倍,铜及铜材增长2.0倍,大豆增长94.2%,铁矿砂增长63.5%。

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外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861万美元,提高200万美元,引进过亿美元项目10个。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新批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667个,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37.1%;新批高新技术产业外资项目181个,合同外资10.8亿美元,增长11.0%。利用外资方式趋于多元化,新批增资项目1929个、外资并购项目50个、15家境外上市企业募集资金153.3亿元。韩国、中国香港投资仍居前两位,占全省的56.4%。目前有13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投资,设立项目342个。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新批境外企业(机构)202家,协议投资总额5.8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4.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0%和13.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0.3亿美元,增长34.6%,已有5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家承包商;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8.1亿美元,增长16.0%。共建立外派劳务专业基地29个。外派劳务人员3.5万人次,增长10.0%;期末在外7.8万人,增长12.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客运量16.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完成货运量19.6亿吨,增长18.7%。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33公里,比上年增加629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8亿吨,增长22.4%。航空客运量1481.0万人次,增长17.9%;货邮量19.9万吨,增长17.8%。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540.3万辆,增长11.9%;其中,私人轿车130.3万辆,增长37.4%,占轿车拥有量的78.8%。

表5  2007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旅客 货物

 运输量 增长 周转量 增长 运输量 增长 周转量 增长

 (亿人次) (%) (亿人公里) (%) (亿吨) (%) (亿吨公里) (%)

合计 16.6 12.8 1212.8 14.5 19.6 18.7 6639.7 11.3

公路 15.9 13.1 768.6 19.0 16.4 19.9 1069.3 26.5

铁路 0.6 7.1 436.0 7.1 1.8 3.9 1522.6 3.7

水路 0.2 7.8 8.2 23.4 1.5 25.7 4047.8 10.9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79.9亿元,增长27.1%;邮政业务总量54.7亿元,增长9.3%。光缆线路总长度32.1万公里,增长2.9%;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 65.1万路端,下降1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89.1万户,下降1.9%;移动电话用户3723.1万户,增长26.2%。电话普及率达到68.2部/百人。

旅游业规模扩大。实现旅游总收入16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3.5亿美元,增长33.2%;国内旅游收入1550.8亿元,增长27.7%。接待入境游客249.6万人次,增长29.2%,人均消费541.5美元,增加16.5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0亿人次,增长21.3%,人均消费762.3元,增加38.1元。新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个,目前已有13个设区市、16个县级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78.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2262.5亿元,增长23.4%。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设立了工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建立了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调控体系,重点行业保障能力加强。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分别增长22.7%、34.2%、32.8%;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7.1%、56.8%、40.5%。

金融支撑能力稳步提高。金融机构存款保持平稳增长,居民储蓄、企业存款新增额均过千亿。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072.3亿元,比年初增加2440.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438.1亿元,企业存款余额为5910.2亿元,分别增加1080.0亿元和1174.9亿元。货币信贷运行质量提高。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545.1亿元,增加1835.5亿元。新增个人消费贷款创历史新高,增加375.1亿元,同比多增129.1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增加331.7亿元,多增154.9亿元。贷款投向进一步优化。服务业贷款增势良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房地产业贷款分别增加168.0亿元和212.6亿元,分别多增54.0亿元和115.6亿元;农业贷款增加316.2亿元,多增19.8亿元。金融机构效益大幅提高,实现盈利343.9亿元,增长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