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彩色电视机 台 122.2 助力车 辆 31.5 组合音响 套 25.7 摩托车 辆 41.2 家用电脑 台 58.8 家用汽车 辆 9.4 农村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85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1951元,增长16.7%;经营性收入2701元,增长12.1%;财产性收入144元,增长13.1%;转移性收入190元,增长19.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2元,增长15.2%。其中,食品支出1369元,增长14.9%;用于交通和通讯消费的支出422元,增长19.9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8%,降低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7平方米,增加1.0平方米。
表8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微波炉 台 3.3 家用电脑 台 3.6 电冰箱 台 39.4 照相机 架 7.0 排油烟机 台 8.6 空调器 台 6.2 热水器 台 22.9 固定电话 部 86.3 洗衣机 台 57.4 移动电话 部 86.2 黑白电视机 台 8.9 助力车 辆 35.4 彩色电视机 台 103.6 摩托车 辆 72.1 影碟机 台 61.2 汽车(生活用) 辆 1.4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74.9万人、1113.5万人、814.9万人、745.1万人、563.3万人,比上年底增加68.6万人、119.8万人、25.2万人、97.7万人、74.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1054元,增长14.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农民1076万人,有71万人领取保险金。以大病统筹为重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6个市试点,参保居民163.6万人。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160.9万人和167.1万人。 职工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历史形成的企业工资拖欠全面解决,累计补发企业拖欠工资28亿元,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初步建立。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取得重要进展,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定率达到90%。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工资保证金制度全面建立,建设领域累计清理拖欠工程款143.8亿元。 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人数61万人,月保障标准为150元至310元,人均月补助105元,初步建立低保对象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和动态补贴制度。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人数175万人,比上年增加117.2万人,年保障标准为800元至1800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建、改建和扩建1382处敬老院,总床位数达到20万张,集中供养率为72%。 社会救助事业发展壮大。应急救助扎实有效,各级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4亿元,救助和资助居民84万人。接收捐款21.7亿元(含专项基金16.3亿元)。统一安排善款3.7亿元,集中实施朝阳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康复助医、爱心助残等五大工程。已建救助管理站29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3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052个,增加90个;收养20.5万人,增长3.5%。社会福利企业1545个,安置残疾人员4.0万人。改扩建社会福利院16所,新建、改扩建县级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36所。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核算数字。 2.全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