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山东省统计局

渔业生产保持平稳。继续坚持控制捕捞、发展养殖的方针,注重效益,稳中求进。在加大对近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执行海洋捕捞“零”增长的控制措施同时,海水养殖和内陆淡水养殖继续实施常规品种和名、特、优、新、珍、稀品种养殖相结合,进一步优化结构,确保了渔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698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海水产品594.9万吨,下降1.2%;淡水产品103.1万吨,增长11.2%。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省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较大增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02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976.4万千瓦,增长5.2%;联合收割机达5.2万台,增长21.7%。农村用电量200.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23.2万吨,增长0.9%。年末耕地面积660.7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482.5万公顷,比重为73%,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61万公顷,增长2.3%。全省农村通电、通车、通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有较大提高。年底,通电的农户数达到2015.3万户,比重达到99%;通汽车村数达到8.4万个,比重由上年的94.5%上升到95.9%;通电话村数达到8.7万个,比重由97.9%上升到99.6%;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4.4万个,比重由47.8%上升到50.1%。

三、工业

2000年,全省工业继续贯彻“改革、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学邯钢、学海尔、学亚星”活动,按照“改造一批、壮大一批、培植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调整思路,精心组织,开拓市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省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7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2524.3亿元,增长14.6%。国有及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1243.5亿元,增长17.7%;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663.1亿元,增长12.9%;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458.6亿元,增长15.3%;股份合作制工业完成增加值76.4亿元,增长1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311.8亿元,增长15.7%;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74.2亿元,增长23.9%。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08.5亿元和1515.8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6.2%。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760.4亿元,增长16.6%。

工业产销率提高。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9.4%,大中型工业为98.6%。非国有工业中,集体工业产销率为96.9%,股份制工业为97.6%,股份合作制工业为97.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为97.2%,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为96.1%。重工业产销率略高于轻工业。轻工业产销率为97.7%,重工业产销率为98%。

主要产品产量增降明显。在重点统计的121种产品中,比上年增长的有101种,占83.5%。在轻工产品中,保证人民日常生活供给的基本消费品大都保持了一定增长。其中,乳制品增长21.1%,啤酒增长10.5%。市场需求较旺的一批名优高档耐用消费品增长较快。其中,房间空调器增长11.3%,彩色电视机增长13.3%,家用洗衣机增长13%。但黑白电视机、照相机等产品市场需求减弱,生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纺织行业通过几年的调整已取得初步效果,主要纺织产品生产明显加快。其中,纱增长23.4%,布增长17.2%,服装增长16.4%,化学纤维增长10.9%。重工产品中,发电量增长9.8%,原油增长0.4%,原煤下降9.8%。主要原材料产品仍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钢材增长9.4%,水泥增长12.7%,硫酸增长32.5%。投资类机电产品扭转了低迷局面,工业锅炉增长6.8%,金属切削机床增长42.7%,内燃机增长13.2%,发电设备增长38.6%。支农类产品增势明显下降。其中,化肥增长5.9%,化学农药下降12.7%,合成氨增长3.1%,小型拖拉机下降0.1%。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增长较快。其中,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48.9%、程控交换机增长10.9%。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0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实现利润543.6亿元,增长88.6%;实现利税1003亿元,增长51.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2.8,比上年提高20.9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2.5%,提高2.7个百分点;资本增值保值率为112.9%,提高3.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为62.5%,下降0.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1次,加快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3%,提高2.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6193元/人,增长16%。亏损面为12.4%,下降1.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为41.5亿元,下降13.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0年,我省继续贯彻实施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政策措施,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政策,培育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加强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保证了全省投资的持续增长,拉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29.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189.5亿元,增长14%;城乡集体投资完成649.3亿元,增长6.6%;个体投资完成331.4亿元,增长9.7%;其他投资完成374.4亿元,增长40%。

更新改造投资增幅明显提高。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9.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90.2亿元,增长26%,快于基本建设投资增速16.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的13.9%上升为15.3%,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一个新亮点。

在建总规模有所扩大。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不包括农村集体和个体私营投资项目)9759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6502个。施工项目在建总规模达4781.6亿元,增加4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为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积蓄了后备力量。

产业投资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城乡集体和个体私营)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水利投资完成23亿元,增长35.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698.4亿元,增长23.8%,增速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和电力工业投资分别增长21.6%和29.2%,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长16%,机械工业投资增长14.7%,轻纺工业投资增长76.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25.8亿元,增长20%,增速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邮电通讯投资完成140.5亿元,增长80%;科研、教育、文化、卫生投资完成69.6亿元,增长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