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2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完成151.2亿元,增长40%,占全省房地产投资的68.6%,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全年销售商品房1018.6万平方米,增长15.7%。其中销售给个人的807.2万平方米,增长40%,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79.3%。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82.7亿元,增长54.4%。其中销售给个人的116.3亿元,增长61%。商品房的旺销,成为带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省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03.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省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601个,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9291元/人,增长9.1%;实现利税47.2亿元,增长12.8%。国有建筑企业在“少数做强,多数做专”的改革思路指导下,经过优化组合,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员劳动生产率74003元/人,增长10.7%;实现利税12.5亿元,增长15.7%。建筑质量意识提高,招标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达45.9%,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五、运输邮电业 2000年,全省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业改革,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运输能力;提升邮电通讯业公用通信能力,发展邮政新型业务,进一步普及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06公里,比上年净增647公里。客货运输有较大增长,全省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完成8.6亿人、34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9%和11.7%;水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完成822万人、3.3亿人公里,分别下降4.8%和19.1%。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7.7亿吨、周转量405.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1%和14.8%;水路货物运输量完成4452万吨、周转量2827.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6.7%和70.9%。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7亿吨,增长23.2%。中央与地方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4802万人次,增长3.4%;旅客周转量完成277.4亿人公里,增长6.7%;货物发送完成1.4亿吨,增长6.3%;货物周转量完成1022.2亿吨公里,增长9.95%。其中,省地方铁路通车里程达307公里,全年发送货物679.6万吨,周转量4.4亿吨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 航空业进一步发展。全年航空货邮量达到8.7万吨,比上年增长23.3%;客运量达到441万人次,增长17.9%。 邮电通信业增势强劲。全年完成业务总量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47.6%。年末全省长途电路21.55万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335.3万路端。电话普及率达到12.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部。移动通讯继续快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户数已达501万户,比上年增长1倍。 六、国内贸易 2000年,全省继续贯彻扩大消费需求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做好开拓消费市场的文章,在努力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大力调整供给结构,不断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从各季度情况看,零售额增幅呈逐季加快态势,一季度增长9.0%,二季度增长10.6%,三季度增长10.5%,四季度增长10.7%。 各类商品销售呈增长势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对精神文化、信息需求的增加,电子、电信产品销售较旺。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普通电话机比上年增长28%,移动电话机增长3.4倍,影碟机增长14%,电视机增长8%,空调器增长32%,家用电脑增长1.1倍;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3.3%;服装、鞋帽及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20.4%。 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较快。在节假日消费的带动下,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销售趋活,实现零售额1618.7亿元和265.4亿元,分别增长11.5%和17.1%。节假日居民举家外出旅游和用餐次数明显增多,餐饮业零售额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各月增幅均在10%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已在零售市场中占绝对优势地位,其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4%。 城镇消费品市场增幅高于农村。全省县及县以上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29.3亿元,增长8.8%。 零售企业效益好转,批发企业亏损增加。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537.8亿元,比上年增长7.4%;批发企业亏损3.8亿元,比上年增亏3.8亿元;零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增长4.3倍。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亏损面为31%,比上年增加3.3个百分点;毛利率为8.2%,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2000年,全省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好转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积极调整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创造吸引外资的良好环境,加快对外经济交流合作步伐,促进了全省外向经济的发展。 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24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出口155.3亿美元,增长34.1%。在全省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74.7亿美元,增长37.9%;加工贸易出口80亿美元,增长30.4%。全省实现进口9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4%,实现贸易顺差60.7亿美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进一步增强。 利用外资平稳发展。全省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733项,比上年增长56.6%;合同外资额56.1亿美元,增长33.2%;实际利用外资38.1亿美元,增长1.8%。其中合同外商直接投资50.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7亿美元,分别增长63.1%和20.4%;新批对外借款合同金额4.2亿美元,实际利用借款7.1亿美元,分别下降34.7%和7.6%。 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下降。全省直接签定对外承包劳务1250份,比上年增长12%;直接签定合同额6.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1%;完成营业额4.5亿美元,下降28.9%;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9万人次,下降2.3%;平均单个项目合同额由上年的60.7万美元下降为49.3万美元。 国际和国内旅游进一步活跃。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7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外国人48万人次、港澳同胞16.2万人次、台胞8.1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2亿美元,增长18.8%。接待国内游客7006.9万人次,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386.5亿元,增长35.5%。
各类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省各类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用于基础设施投资35.8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实现财政收入36.8亿元,增长41.9%;实现出口35.1亿美元,增长33.6%;实际利用外资11.6亿美元,增长33.1%。 八、财政金融 2000年,全省进一步完善税制,加强收入征管,积极稳妥地实施税费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努力保证社会保障及科技、教育、农业、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支出需要,改进财政投入方式,加强对企业的财政技术改造投入支出。适应稳健的货币政策的需要,及时化解各种金融风险,积极采用各种货币手段,加大贷款力度,提高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省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分税种看,与生产和效益紧密相关的税种增长较快。其中增值税增长14.5%,营业税增长11.1%,企业所得税增长29.7%。地方小税种也增长较快,个人所得税增长31.8%,城建税、耕地占用税等增幅都在15%以上。分所有制看,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税收增长较快,在增值税中,股份制、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私营企业提供的税收分别增长118.2%、31.1%、78.1%。按分税制口径统计,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县达118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其中超过3亿元的有20个县。在财政支出上,各级财政部门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运筹资金,压一般,保重点,集中资金办大事,全省共完成财政支出6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分项目看,基本建设支出下降9.4%,对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10%、17.5%、12.1%、30.3%。注重培育经济增长的后劲,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长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