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27.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出口总值205.08亿美元,增长18.8%,进口总值122.83亿美元,增长8.7%。在全市进出口总值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202.63亿美元,增长10.1%,占全市的61.8%;私营企业实现62.36亿美元,增长39.6%,占全市的19.0%。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150.92亿美元,增长22.4%,其中,出口98.10亿美元,增长33.5%;加工贸易进出口129.32亿美元,增长6.8%,其中,出口87.25亿美元。在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99.00亿美元,增长14.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40亿美元,增长8.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1005.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42.9%,增长12.7%。台湾是厦门市第三大贸易伙伴,全年对台进出口贸易总额2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4.71亿美元,进口16.94亿美元。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全市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67个,比上年增加203个;合用利用外资23.11亿美元,增长78.5%,增幅比上年提高55.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9.55亿美元,增长34.9%。全年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26个,合同外资17.07亿美元,增长74.8%,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量的74%。其中,新批项目89个,合同外资11.74亿美元;增资项目37个,合同外资5.33亿美元,项目涉及电子、机械、食品、商业、酒店业、房地产等行业,主要项目有东亚电力、沙迪克数控、金保利光电等。至2006年底,共有8个国家38个世界500强公司在厦投资67个项目,投资总额为19.25亿美元,合同外资12.4亿美元。全年第二产业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22个,合同利用外资16.96亿美元,增长89.8%。其中,三大支柱行业集群全年引进项目149个,合同外资8.8亿美元,增长83.6%。 对外劳务与投资 对外劳务与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对外协议投资项目数14个,投资额2.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倍,是历年投资额总和的5.6倍。实现对外劳务承包合同总金额2966万美元,下降60.7%;完成营业额8840万美元,增长10.5%;全市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761人,增长15.1%;年末在外劳务人数10024人,比上年末增加1265人。外派劳务人员分布在五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完成营业额在4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新加坡、台湾、利比里亚、香港、以色列和巴拿马。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 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年末,全市拥有金融机构410家,其中,中资机构398家,外资机构12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54.26亿元,比年初增加391.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6%,其中,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80.82亿元,比年初增加96.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4%;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829.52亿元,比年初增加158.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9%。本外币贷款余额1643.78亿元,比年初增加442.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898.23亿元,比年初增加279.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5%;短期贷款余额630.38亿元,比年初增加140.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2%。中资金融机构全年人民币现金收入3385.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0%;现金支出3438.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8%;收支相抵净投放52.26亿元,比上年多投放6.74亿元。外汇信贷较为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20.3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22.3%;外汇贷款余额23.8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0.6%。 证券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本地法人证券公司1家,国内其他证券公司的证券经营部23家,证券服务部7家,具备资格的专业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投资者a股资金帐户数为43.72万户,b股资金帐户数为1.57万户。全年完成证券交易额2084.2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016.99亿元,其中a股1508.05亿元,b股15.08亿元。本地法人期货经纪公司2家,国内其他期货公司期货营业部4家,共有期货投资者1311户,期货合约年交易额1031.05亿元,比上年增加432.37亿元。 保险 保险市场主体结构逐步完善。年末,全市拥有保险公司主体17家,其中产险公司10家、寿险公司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达21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1家,保险经纪机构6家,保险公估机构4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046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1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1234元,保险深度2.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10.08亿元,增长21.51%;人身险保费收入17.68亿元,增长17.79%。人身险中,寿险保费收入13.52亿元,增长15.76%,健康险保费收入3.09亿元,增长23.06%,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08亿元,增长30.56%。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城市信息化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厦门义务教育向“双高普九”目标迈进。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学校(含成人教育)1093所,全年招生15.04万人,年末在校生共计55.88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3所,全年招生2.79万人,年末在校生8.00万人;普通中等学校125所,全年招生5.87万人,年末在校生16.82万人;小学322所,在校生16.17万人;幼儿园504所,在园人数5.93万人;成人学校126所,全年招生0.62万人,年末在校生7.87万人;各级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557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任职的专任教师达2.78万人,平均每一教师负担学生20人。 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硕果累累。全年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127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24项,达到国内领先69项,国内先进水平34项;新增2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24项,市科技进步奖56项;认定第一批厦门重点新产品13项。全年专利授权量约199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约126件,已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省科技厅在厦设立了“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厦门)产业化基地”,经科技部验收,厦门已成为首批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厦门钨业获科技部首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出攻克世界难题的国家一类新药虎纹镇痛肽,全省首个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9000au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准字号生产批文;厦门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企业——蓝德尔(厦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出全球第一个子宫颈癌快速自检试剂盒;“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中试产品获得成功等一批科技研发取得了在国际、国内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