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1-08 厦门市统计局

就业

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城镇从业人员114.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0.56万人,增加0.03万人;第二产业63.08万人,增加6.45万人;第三产业50.73万人,增加5.42万人。城镇在岗职工75.09万人,年均工资25544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年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52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有9625人,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全市已有市、区两级劳动力市场7个、公共职业介绍机构8家、民办职业介绍所41家和公益职业介绍所3家,共同为农民工提供合法、规范的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共有89.12万人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4.84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5.01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77.1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72.71万人参加了工伤、生育保险。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共征收41.77亿元,累计接收7.75万名退休人员进入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9.1%,社区管理率达到100%。有3.05万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其中16519人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月平均养老金560元。全市已有137家定点医疗机构及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服务管理的医疗机构和106家定点零售药店。

社会福利与救助

整合政府救济与社会帮困资源。2006年,城市与城镇低保标准维持不变;农村低保标准有所提高,其中海沧区、集美区从月人均150元提高为165元,同安区、翔安区从月人均130元提高为145元。至年末,全市共有低保对象13079户、33086人,其中城市(城镇)7421户、17734人,农村5658户、15352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3682.27万元。探索多样化收养模式。做好集中供养、家庭领养和社会助养、代养、寄养等孤儿收养工作,保障孤残儿童合法权益,全市现有福利类收养性机构36家,收养床位2218张,收养人数达1989人。其中有养老机构26家,社会福利院3家,儿童福利院2家。

居住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全市完成住宅建设投资165.17亿元,比上年增长89.9%。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9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其中三居室及以上的住房比重达42.5%,比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达36.8平方米,占住房面积的76.7%。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国率先推出大规模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至年底,全市正在实施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共8个,总建筑面积204.09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162.01万平方米,住宅22497套,皆为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首期二万套已经接受社会申请。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和治理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市“百家”企业单位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面启动,年末,全市已有113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市新建40个污水回用零排放工程项目,集美路达工业、厦门电厂、广懋国际、正新橡胶、tdk、nec东金科技等一大批台商投资区内的工业企业,纷纷引入生态型工业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市134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利用实现生态型零排放,并初步建立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体系。

整体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厦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16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41分贝。全市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58,空气质量良,空气质量优级率为34.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3%。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到了15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2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公园41个,占地总面积达1017公顷;公园绿地147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53平方米;植树造林2.1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782公顷,覆盖率为36.6%,园博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公用事业

公共事业服务水平继续提高。环状供水方案已经初步启动并实施,全年全市自来水供水总量为2.58亿吨,其中:生产营运用水0.88亿吨,居民家庭用水1.09亿吨,公共服务用水0.30亿吨。全年全市用电总量103.22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63.16亿千瓦小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8.07亿千瓦小时。全年全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10.51万吨,其中:居民家庭用量5.15万吨,用气人口已有109.24万人。全市拥有出租汽车3646辆、轮渡营运船只26艘、公交营运车辆2575辆,全年完成公交客运5.50亿人次、出租车客运1.91亿人次、轮渡客运0.19亿人次。

安全生产

各类事故全面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271起,比上年下降47.1%;死亡人数304人,增长0.3%;受伤人数1648人,下降48.5%;直接经济损失1573.98万元,下降26.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679起,造成245人死亡、160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11.38万元;火灾事故533起,造成7人死亡、3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3.60万元;工伤事故58起,造成52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19.00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厦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万元gdp耗电、万元gdp耗水指标gdp按现价计算,耗水、耗电以全社会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