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厦门市统计局

商品房市场产销两旺。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376.85万平方米,增长26.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81.56万平方米,增长28.2%,占总竣工面积的74.7%。商品房销售面积305.89万平方米,增长15.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55.05万平方米,增长17.5%,占全部销售面积的83.4%。商品房销售额为126.83亿元,增长37.9%元,其中住宅销售96.11亿元,增长41.1%,占全部销售额的75.8%。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96.2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5%。其中住宅空置面积20.87万平方米,下降32.3%。

加大岛外投资力度,投资布局更趋合理。全年完成岛外投资136.90亿元,增长56.6%,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4.9%,较上年上升了9.3个百分点。其中岛外基础设施投资35.82亿元,增长1.3倍;岛外制造业投资68.34亿元,增长38.3%,占全市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达78%;岛外房地产完成投资20.29亿元,增长57.5%。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7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年旅客运输量5182.47万人,比上年增长16.6%,其中,铁路发送旅客299.65万人,比上年增长13.1%;公路运输旅客3772.4万人,比上年增长13.4%;水运旅客运输487.18万人,比上年增长34.7%;航空旅客运输623.24万人,比上年增长27.0%。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94.5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公路25.72亿人公里,增长7.4%;水运0.56亿人公里,增长39.2%;航空68.26亿人公里,增长29.6%。全年货物运输量3043.82万吨,比上年下降3.1%。其中,铁路货物运输量425.71万吨,比上年增长32.0%;公路货物运输量1692.4万吨,比上年下降2.9%;水运货物运输量916.93万吨,比上年下降14.2%;航空货物运输量8.78万吨,比上年增长12.3%。全年货物周转量359.8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5.42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3.1%;水运货物周转量343.3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2%;航空货物周转量1.0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5%。

依托较为完备的港口基础设施,2004年我市港口物流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261.37万吨,比上年增长25.2%,在运输的货物中,增长较快的是石油、煤炭和矿建材料等;集装箱吞吐量287.17万标箱,比上年增长23.2%,两岸试点直航集装箱吞吐量36.21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1.6%。“十五”期间的前四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递增21.3%,集装箱吞吐量年均递增27.5%。全年新增澳洲、非洲等10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和青岛、黄埔等3条国内航线;航空港旅客进出港人数突破500万人次,达557.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8%,国内外通达的城市已达73个。

邮电通讯业务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8.7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电信业务总量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旅游市场活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616.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2%。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76.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5%;海外旅游者在厦门过夜数为59.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7%;一日游海外旅游者17.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7%;接待国内旅游者1539.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国内旅游者在厦门过夜数为783.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0%;一日游国内旅游者756.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其中:辖区内常驻居民的一日游人数384.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增势平稳,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20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从销售的产品情况来看,食品及饮料、化妆品、石油及制品等类商品的销量涨幅较大,分别增长46.3%、55.8%和1.01倍;餐饮市场繁荣活跃,全年餐饮行业实现零售额40.67亿元,增长16.0%。2004年,全市有3家餐饮企业获“中国名宴”称号,6家企业获“中国名菜”、“中国名点”称号;17家企业被认定为福建餐饮名店,4人被认定为福建闽菜大师、7人被认定为福建闽菜名师,15家企业的一批宴席和菜肴被认定为福建名宴、名菜、名点和名小吃。

消费结构继续调整,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高档家用电器以及通讯器材类等商品。在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销售中,数码相机零售量7921台,比上年增长2.3倍,实现零售额2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摄像机零售3289台,比上年增长53.2%,实现零售额1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倍;组合音响零售量4164台,比上年增长56.6%,实现零售额692万元,比上年增长52.2%;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微波炉零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3.4%、33.7%、9.5%和29.0%,实现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7.9%、30.4%、12.5%和41.7%。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0%,其中微型计算机零售量19250台,比上年增长77.1%,实现零售额12860万元,比上年增长42.4%;全年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9.2%,其中移动电话零售量9.52万台,比上年增长37.8%,实现零售额14094万元,比上年增长40.6%。

全年市场物价趋于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1,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103.4,服务价格指数102.3。从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8.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2.0%,衣着类价格比上年下降5.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比上年下降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比上年下降1.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比上年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比上年上涨4.0%,居住类价格比上年上涨2.7%(见附表二)。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外贸出口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拓展。2004年市财政通过压缩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支出等办法,足额安排出口退税资金,确保了“新帐不欠,老帐要还”的出口退税政策的落实,全年累计办理出口退税110.49亿元,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41.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出口139.46亿美元,增长32.2%,进口101.64亿美元,增长24.6%。出口、进口均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贸易顺差达37.82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成交额729.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45.1%。在外贸出口中,一般贸易、来料加工增幅较大,其中,一般贸易57.86亿美元,增长46.7%;来料加工7.53亿美元,增长1倍;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全年机电产品出口68.70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49.3%,增长25.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3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23.2%,增长23.3%;在海关统计的出口前10种产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增长20.2%、服装衣着增长60.2%、鞋类增长31.8%、塑料制品增长18.4%、石材增长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