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3年,尽管受到伊拉克战争与“非典”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厦门市的对外贸易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市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87.11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5.2亿美元,增长23.2%,其中,进口贸易完成81.57亿美元,增长27.6%;出口贸易突破100亿美元,完成105.54亿美元,增长20.0%,其中,对日本、美国、欧盟等3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各为29.7亿美元、22.6亿美元与14.4亿美元,分别增长31.6%、21.5%与23.7%。“三资”企业是外贸出口主力,全年出口68.73亿美元,占65.12%,增长26.8%,国有企业出口19.43亿美元,占18.41%,减少4.40个百分点;出口产品的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与一般贸易为主,进料加工出口54.03亿美元,增长29.9%,占全部出口的一半以上;一般贸易出口39.44亿美元,增长15.8%,占全部出口的37.37%;出口产品中,有较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全年机电产品出口54.6亿美元,增长31.7%,占全部出口的5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6.2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24.89%。具体商品中,IT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零件)、胶卷、蓄电池、收录机、电容器、船舶等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传统大宗商品如服装、鞋类、石材等出口也呈现良好增长势头,飞机、电池、橡胶或塑料加工机械、纸浆、建筑及采矿用机械等进口增长较大。本地工业企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工业出****货值564.36亿元,增长24.8%,工业品出****货值率为43.31%。 招商引资克服诸多困难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2003年,我市招商引资工作面临伊拉克战争、“非典”、限电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在上半年步入低谷,但从7月份始利用外资形势逐月好转。全年批准来自30个国家与地区的外商投资项目374个,比上年减少6个,合同利用外资16.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增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8.09亿美元,占全部合同利用外资的48.5%,增长32.9%;实际利用外资12.43亿美元,增长4.4%。年末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达3611家。其中:第一产业68家,第二产业2588家,第三产业955家。 利用外资主要来自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按投资规模排序依次为:香港、维尔京群岛、台湾、西萨摩亚、美国。2003年,共有7个全球500强企业(美国戴尔、柯达和通用电器,以及日本东芝、丸红、松下电工和松下电器)在厦投资9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2946万美元;全年吸收千万美元以上投资项目50个,占全部外商投资项目的13.4%,比上年增加15个,合同利用外资4.10亿美元,增长13.5%;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行业是招商引资重点,三大支柱行业吸收投资项目107个,合同利用外资3.15亿美元,占全部合同利用外资的18.9%;外商在服务业的投资热情高涨,全年第三产业吸收外资项目123个,比上年增加18个,合同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增长21.4%。 对外劳务输出地区主要在以色列、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受外派劳务地局势影响,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89项,合同金额0.2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25.2%与84.6%;完成营业额0.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全年外派劳务人员3077人,年末在外人数8857人,比上年末减少573人。 八、金融和证券 金融市场表现活跃,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元,达1090.27亿元,比年初增加175.3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832.34亿元,比年初增加186.43亿元;存贷差257.93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01.17亿元,比年初增加182.64亿元,增长2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7.16亿元,比年初增加77.26亿元,增长24.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21.87亿元,比年初增加141.22亿元,增长24.3%;存贷差279.30亿元。贷款投放结构进一步调整,以中长期贷款居多,但短期贷款增加较多。现金投放有所加大,全年净投放现金32.84亿元,比上年多投放4.12亿元。外汇信贷较为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10.76亿美元,比年初减少0.88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13.35亿美元,比年初增加5.46亿美元。 资本市场规范发展,投融资渠道有所拓宽。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取得一定进展,至年底,全市拥有股份有限公司92家,总股本超过70亿元,有限责任公司二万多家,股份合作企业一百九十多家;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达16家,全年新募集资金8.03亿元,上市公司总股本累计达40.42亿股;年末,全市拥有证券交易营业部23个,全年各证券交易营业部累计成交量达516.06亿元,其中,A股(含基金)成交506.28亿元,B股成交9.78亿元;全年新开户股民户数0.83万户。年末,证券交易开户数累计达56.73万户,其中,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开户数29.48万户,深圳证券交易所开户数25.83万户;B股上海证券交易所开户数0.84万户,深圳证券交易所开户数0.58万户。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市组织科技成果鉴定70项,上报登记科技成果105项。推荐32个项目上报省科技进步奖,其中15项获奖;评定厦门市科技进步奖37项,重大贡献奖3人;组织评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项,其中6项通过认定。全年专利代理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3344件和2395件,比上年分别增长45.8%、38.5%,专利申请量增长迅猛。 新认定技贸机构56家,全年实现技术交易合同总金额8.03亿元。技术交易额连年高居全省首位,占全省交易额的2/3强。到2003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211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829.8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9.5%,比上年上升5.2个百分点。其中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60家,比上年增加了7家。 2003年,厦门先后召开了第五届“高级并行处理技术国际研讨会”;举办了第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成功申办2007年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成为我国第一个申办该会议成功的城市。翔鹭集团、DELL、PHILIP、联想集团、龙岩紫金矿业集团等多家跨国企业和骨干企业纷纷在厦设立或扩建相关的研发机构与服务中心的同时,随着科技体制的不断创新,民营科技企业、中介机构的发展也积极推进,全年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41家,首批认定科技中介机构10家;批准设立了第一家科技类民办非企业机构——厦门市光电工程科技研究中心;新培育3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厦门市科技中介行业协会”成立,会员达68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