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苏州市统计局

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下降,价格总指数保持低位运行。与上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3.6%。14个大类商品中有11个大类的零售价格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有食品类、饮料烟酒类、中西药品类、家用电器类和建筑装璜材料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体系中,居住类、服务项目类价格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继续加大监管力度,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支持经济发展,全市金融形势稳定。存贷规模稳步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93.8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11.6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94.05亿元和103.61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3079.55亿元,现金支出3137.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23.3%。

证券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证券营业部25家,全年证券交易额821.75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71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商业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展,年末全市保险公司承保额2924.08亿元,保费收入18.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5%和22.6%,已决赔款及给付4.28亿元,比上年增长5.7%。

房地产业

全市房地产开发规模和商品房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商品房施工面积724.6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5.73万平方米,增长5.6%。商品房销售面积326.91万平方米,销售额53.06亿元,分别增长10.0%和17.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90.67万平方米,增长10.7%,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88.9%。

随着房屋二级市场的开放和房改房上市办法的实施,房屋置换交易日趋活跃,全年私人房屋成交过户面积5.23万平方米,成交额3.89亿元。

旅游业

围绕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颁布施行了《苏州市旅游管理条例》,按照“大旅游”的战略思想,在依法强化对旅游服务、旅游项目、旅游设施和旅游定点单位规范化管理,优化旅游软硬环境的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宣传促销,以“生态旅游年”为主题,成功举办了首届苏州国际旅游节、金秋旅游月、水乡情玫瑰婚典、听钟声迎千禧年等大型活动,全市旅游业呈现国际国内旅游同步增长、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旅游总收入121.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1%。接待境外旅游者60.69万人,旅游外汇收入1.7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9%和28.4%;接待国内游客1305.97万人,比上年增长14.4%。

二、改革开放

1999年,全市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深化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重组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经济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对内招商也取得新进展。

企业改革

全市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总体思路,稳步推进国有集体大中型企业改制重组,放开搞活小企业。列入省考核的145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体改制面达63.5%,国有集体大中型企业整体和局部改制面为82.2%。沙钢与苏钢联合组建了华东钢铁联合集团有限公司,苏物贸重组平稳实施,江苏吴中股票成功上市,永鼎光缆配股方案获得批准。6家企业进入国家重点扶持的520家企业行列。国有集体资产监管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完善了监事会组织,任命了首批稽察特派员和稽察特派员助理,稽察工作正式展开。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年末个体工商户14.47万户,从业人员23.76万人,注册资金30.30亿元;私营企业2.17万家,从业人员25.72万人,注册资金111.06亿元,已有4家私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埠员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意见》、《关于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的通知》和《苏州市市区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重点,扩大覆盖面、加大征缴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促进企业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1.11万户,参保职工70.57万人,离退休人员24.63万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5.6%,保证了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向全国统一制度过渡并轨稳步推进。

住房制度改革

全市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城镇住房由实物分配转向货币分配。市政府制定了《苏州市市区房改房上市交易试行办法》。市区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3.61亿元,出售公有住房11.47万套,701.45万平方米,约占可售公有住房的90%。

城区改革

苏州市区按照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的要求,继续深化城区改革。累计从下岗职工中招聘了734名居委会干部,使居委会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政治素质得到显著改善。通过推行管理与作业分开、保洁权内部招标等改革,环卫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建设,金阊区被列入全省“社区服务业建设示范区”。

对内招商

全市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市政府制定了吸引内资的优惠政策,强化了驻外地办事机构的招商职能,成功地在上海等地举办了招商洽谈会,对内招商引资取得成效。新签合作项目250项,引进资金70亿元。

对外贸易

面对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全市外贸部门和出口企业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新兴出口市场,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25.5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69.2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1%和33%。各外贸主体出口全面增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39.1%,出口自营权企业出口增长20.9%,专业外贸公司出口增长13.7%。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其中对亚洲出口增长25.2%,对欧洲出口增长40.5%,对北美洲出口增长41.1%,美国超过日本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额达38.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9%。

利用外资

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亲商意识,改进招商方式,加大对外引资力度,全市利用外资保持较大规模。全年新增合同外资35.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56亿美元。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72家落户苏州,其中年内新增8家。至年末,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4.40亿美元,实有外商投资企业6881家,其中开业投产4479家,多数已进入获利回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