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6 苏州市统计局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三家出版社出版新书341种,出版电子音像制品18套,公开出版报纸13种,期刊28种。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85万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6%,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率超过50%。

卫生事业

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500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2万人,其中医生1.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4%,13.5%和7.4%。全市无偿献血者达13.2万人次,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量的比重超过100%。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97.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6.5%。实施社区常用药政府补贴,困难人群医疗救助、老年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等多个实事项目。县、区基本实现农民刷卡看病,昆山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苏州被列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全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8.9岁。

体育事业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产业得到加强。成功承办了轮滑世界杯环太湖马拉松赛、全国女排锦标赛,中国羽毛球精英赛等国内外重要赛事。苏州籍选手吴静钰、王娟、刘海华分别在跆拳道、柔道、举重项目中获得三项世界冠军,苏州籍世界冠军达到14位,实现世界冠军市(县)“满堂红”。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全市开展1200项次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全市城乡新建全民健身工程(点)335个,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52个。苏州成为全国首个轮滑城市。全市体育彩票销售达7.16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五、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纳入社会化动态监测,覆盖城乡的计生公共服务网络和载体建设加强。推进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全市出生46562人,出生率为7.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1‰,户籍人口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2.6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24万人,比上年增加7.92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234.98万人,比上年增加4.83万人。

全面推进城乡就业统筹工作,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市新增劳动就业岗位32万个,其中面向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15万个,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8600个,12.3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0%。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工作。对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本地农村劳动力、外来流动就业人员在免费技能培训方面实施普惠制。全年再就业免费技能培训4.07万人,0.82万人参加创业培训。

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收入来源更趋多元化。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0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11%。在工资性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重提高。

居民家庭财产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59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年末家用客车拥有量达48.28万辆,比上年增长30.6%。市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59元,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765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12.4%。市区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7.9%,农民为36.2%。

住房保障工作加强,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享受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政策的住户累计2125户,组织供应中低收入家庭住房1000套,完成解危修缮工程总量13.54万平方米,五个老住宅小区、建筑面积69.52万平方米的居住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如期完成,受益居民达1.1万户。

社会保障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的覆盖面均达到98%以上,各险种参保人数突破或达到200万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均达99%。全市农村劳动力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180万人,参保率达95%;农村老年居民享受社会养老待遇或补贴的有83万人,覆盖率达到97%;全市有95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征地保养人员、城乡非就业居民等群体参保率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提高。全市有3.86万户、8.24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1.48万户、2.90万人,农村2.38万户、5.34万人,各级发放低保资金超过1.2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300元提高到32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由180元提高到200元。年末全市养老服务机构179家,总床位1.57万张。全年福利彩票销售5.96亿元,比上年增长73.8%。

市场物价

全年市场价格水平总体呈现上涨趋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5.2%。八大类消费价格六升两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10.7%、1.8%、2.4%、3.3%、3.6%和5.8%;交通及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2.6%和3.9%。分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如下:

过去的一年,苏州在建设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乡现代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任务繁重,民生质量改善还需进一步加快。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苏州一定能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建设水平,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奋进!

(注:本公报2007年数据均为预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