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体育事业】 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成功举办全国女足超级联赛南区第二循环阶段赛、江苏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等17项国家级和省级赛事。常州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得1项世界冠军,13项全国冠军。群众体育运动得到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郁,“千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推进,全年新增社区健身活动场所308个,其中乡镇体育健身中心31个;体育人口(指每周进行体育活动3次,每次锻炼半小时以上人群)比重达48.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7亿元,增长39.5%。 【社会保障】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出台城市“一老一少”医保制度,“知青半家户”每月领取养老补贴,市区万名原乡镇企业大集体退休(职)、小集体退养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发放,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截止2007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单位3.4万个,参保人员86.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0%和8.2%;全年养老保险费收入46.9亿元,养老金支出2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5%、14.9%;养老保险征缴率达97.6%。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65.3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3亿元,支出1.6亿元,分别增长7.6%、29.5%、2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年末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1万个,参保人数99.9万人(含离退休人员),分别增长19.3%和11.3%;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7.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年末拥有定点医疗机构184家,定点医务室(所、站)99家,定点零售药店338家。 【社会福利与救济】 社会救助力度加大,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04个,床位总数达11087张,收养人数达6522人。以应保尽保为目标,城乡居民最低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有33754户、69186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1629户、23758人;农村低保对象22125户、45428人;全年共发放保障金9728万元。 慈善募捐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常州市区参与慈善捐赠的企业达192家,其中捐赠1000万元以上的有15家,全市慈善基金总量已达12.7亿元。“助医、助学、助老、助孤、助残、助灾”六助活动广泛开展,去年全市发放慈善救助金4595万元,受助人数达71968人。全年发行福利彩票2.2亿元,增长45%。 司法部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业务,为贫、弱、残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务,年末全市拥有8个法律援助中心,全年接受法律咨询人数达1.5万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26件,分别增长33.6%和31%。 四、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与就业】 计生体系得到加强,人口增长保持低速。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纳入社会化动态监测,覆盖城乡的计生公共服务网络和载体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当年出生人口27236人,出生率为7.65‰,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6.5:100,自然增长率为0.96‰。年末户籍人口357.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暂住人口149.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6%,其中暂住一年以上人口51.9万人,增长19.3%。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独生子女率为81.6%,与上年持平。 就业援助成效明显,再就业工程稳步推进。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整合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市场,组建常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并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结对帮扶,促进困难群体再就业。全年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1.7亿元,支出1.2亿元,完成各类再就业培训3.8万人次,援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6127人,3.2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加强“镇镇通”建设,建成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的信息化管理,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8万人。 【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质量日益改善。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9元,人均消费支出1378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33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4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13.5%。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空调153.8台,汽车8辆,组合音响34.2套,移动电话181.4部,家用电脑62.5台,热水淋浴器89.4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57.8台,摩托车92.6辆,洗衣机98.4台,热水淋浴器85.8台,移动电话166.5部,影碟机41.7台,家用空调103.7台,家用电脑22.5台。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92.1亿元,当年新增78.2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804.6亿元,新增39.6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287.5亿元,新增38.6亿元。 旧区改造继续保持合理规模,居民居住质量不断提高。年内市区完成拆迁5576户,完成拆迁面积87.8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新都市花园、飞龙新苑等经济适用房小区,新增经济适用房50万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7.7平方米。廉租房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市区累计近5000户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2576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政策,6个共计24.6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完成综合整治,受益居民达3216户。 【市场物价】 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物价上行压力加大。市场价格水平总体呈现上涨趋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3,涨幅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衣着、烟酒及用品价格分别上涨10.4%、4.2%、1.4%、0.9%、0.4%和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下降3.8%和3.2%。食品价格涨势强劲,上涨范围不断扩大,平均价格比上年增长10.4%,直接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32个百分点,成为物价总水平走高的决定性因素。 五、城市建设 【重大工程建设】 项目推进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加快推进城市高架快速路建设,高架路一期工程拆迁、管线迁移结束,实现结构基本贯通;健身北路及延伸工程,北环路以南段完工通车,大学城地道、常金路、常焦路、长江路等近20项道路工程完工,玉龙路、五一路等其他道路建设项目均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人居环境更趋优化,弱电杆线入地、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背街小巷整治、水环境整治污水截流工程等已经全面完工。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江边污水处理厂二期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排江口工程年内完成高位沉井、配电间施工,供水、燃气管网和公交场站建设等工程全面完工。所有辖市区都通上高速公路,年末全市等级公路总里程达62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21公里,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4%、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