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常州市统计局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和新型材料三大新兴产业经济规模继续壮大,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稳步提升。三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现价产值346.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45.4亿元,工业增加值8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6%、29.4%、35.5%;实现利税27.4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其中利润18.2亿元,增长57.2%。

规模企业数量增加,重点企业运行良好。全市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161家,比上年增加357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73家,比上年增加100家。有22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常林工程机械集团、新科电子集团公司、中天钢铁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利税超亿元企业达20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利润超亿元企业11家。

金融保险业

信贷规模有所收缩,存贷业务正常开展。各级金融机构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从严控制信贷投放规模,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速度较上年有所回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415.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991.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5.6%和20.3%;人民币存款余额1362.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956.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6.4%和20.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41.4亿元,比年初增加87.8亿元,同比少增52.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39.6亿元,比年初增加55.7亿元,同比少增27.3亿元。全市新增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2.8亿元,在新增贷款总量中所占比重达13.4%。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868亿元,现金支出3934.3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66.3亿元。

资本市场平稳发展,成交金额有所上升。全市14个证券营业部各类证券成交额达501.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股票成交额491.4亿元,增长17.8%,基金、债券成交额分别为4.4亿元和5.8亿元,比上年下降27.4%、86.9%。年底全市证券营业部的资金帐户总数为29.7万个,增长4.0%,共持有A股股票市值54.1亿元。

保险业务有所增长,财产保险份额增加。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14家,比上年增加4家。全年保费收入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0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8.2%上升到22.8%;人身险保费收入2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机动车辆险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1亿元,比上年增长54.9%。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财产险4.2亿元,增长8.8%;人身险1.0亿元,增长16.3%。

国内商业

城乡市场共同发展,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在汽车、住房、旅游等热点消费的带动下,消费市场继续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增幅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77.8亿元,增长12.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9.6亿元,增长40.4%;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6.6亿元,增长21.3%。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81.2亿元,增长16.5%;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2.8亿元,增长9.0%。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新型业态发展良好。年末各类市场总数达423个,其中超亿元市场53个,比上年增加3个,共完成市场成交额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十大重点市场实现成交额243.6亿元,增长18.2%,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江苏苏浙皖边界市场、常州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武进湖塘针纺织品市场、新长江自由贸易中心、湖塘棉纱市场、邹区灯具市场等11个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新型商业经营业态取得新的发展,商业街区、大型超市、便利连锁店等不断增加,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如期建成,乐购超市南大街店、好又多等2家大卖场相继开张营业。

邮电通讯和交通运输

电信事业快速发展,信息传递更加便利。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27446万元,比上年增长9.5%;发送各类函件7784.7万件,增长22.7%,发送特快专递113.4万件,增长9.6%。全市通信业务收入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数达165.2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91.7万户,分别增长27.1%和1.5%;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94.1万户,增长20.7%。邮电通讯能力继续扩大,电话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本地网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62.4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57万门,增长23.6%;平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4.7部,拥有移动电话55.6部,均比上年有所增长。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新增近30万户,总数达44.2万户,增长1.8倍。信息化社会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拥有国际互联网用户24.7万户,增长14.3%,其中宽带网用户11.3万户,增长123.8%;全市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43台,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脑11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9.4%和37.5%。

运输能力有所提升,客货运量不断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12678.6万人,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公路11973万人,增长10.7%;铁路681.5万人,增长18.2%;航空24.1万人,增长49.6%。完成旅客周转量58亿人公里,增长21%。全年完成货运量5647.6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公路4334万吨,增长7.3%;铁路361.2万吨,增长42.1%;水运952万吨,下降16.7%;航空0.4万吨,增长20.2%。完成货物周转量29.9亿吨公里,增长2.6%。

港口建设稳步推进,外贸吞吐快速增长。全市港口吞吐量2932.8万吨,比上年增长9.8%。长江常州港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吞吐量达282万吨,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4万吨,增长20.4%;集装箱吞吐量2.7万标箱。全年接待外贸船舶1046艘次,增长31.9%,其中外籍轮124艘次。

房地产业

开发总量迅猛上升,市场需求依然活跃。房地产开发呈现建设规模持续扩张、市场销售依旧旺盛、供求状况有所改善、空置面积逐月下降的格局。全市在建商品房屋施工面积达9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7%,其中新开工面积57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2%;本年竣工面积250.3万平方米,增长0.5%,其中住宅商品房竣工187.8万平方米,下降1.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6.6万平方米,增长14.9%,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196.7万平方米,增长15.4%。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6.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5%,其中住宅商品房为4.6万平方米,下降47.9%。

旅游业

旅游产业继续壮大,景区建设进展良好。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4%;接待国内游客1041万人次,增长27.4%。全社会旅游总收入达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2亿元,增长31.4%。实现旅游增加值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4%;旅游外汇收入11244万美元,增长36.1%。《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有序实施,天宁宝塔、南山竹海索道、黄仲则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进展顺利,并成功举办2004年中华龙城(常州)旅游节。全市旅游星级饭店、宾馆不断增多,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拥有各类旅行社55家,旅游涉外饭店54家,持证导游员857人;天目湖宾馆成为我市第二家五星级旅游饭店,亚细亚影视城通过国家4A级旅游区(点)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