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 建筑业加快发展。不断规范建筑市场,强化行业管理,建筑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工程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年末共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108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8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建筑施工面积1144.76万平方米,增长33.3%;建筑竣工面积601.89万平方米,增长57.2%。按建筑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1.34万元/人。全年有10项工程获上海市“白玉兰”奖,9项工程获上海市“优质结构”工程奖,2项工程获上海市“申安杯”建筑安装优质工程奖。年内共受理建设工程项目报建474个,项目投资金额达87.88亿元。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经营效益。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3553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全年发送信函1828万件,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国际函件2.56万件,国内特快专递35.12万件,国际特快专递8.82万件。发送包件69.01万件,增长20.7%,其中,国际包件2689件,增长1.9%。全年报刊发行量2567万份,增长5.7%。挂发长途电话3729万次,增长8.8%,其中国际和港澳台长途246万次,增长118.3%。年末拥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5万门,增长9.1%;拥有电话用户31.33万户,增长10.1%,其中住宅电话20.98万户,增长6.2%;小灵通用户10.6万户,增长17.4%;宽带接入用户7.07万户,增长40.4%。 国内商业 商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型业态,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市场销售。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33.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08亿元,增长21%。其中,吃的消费品零售额47.97亿元,增长8.4%;穿的消费品零售额11.61亿元,增长23.7%;用的消费品零售额58.95亿元,增长24.7%;烧的消费品零售额11.55亿元,增长75.1%。个体、私营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份额不断攀升,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个体、私营经济的零售额为95.1亿元,占总量的73.1%,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假日消费强劲。根据对十几家大中型商业企业的抽样调查统计,春节期间的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30%;“五一”期间的销售总额增长24%;“十一”黄金周的销售总额增长24.8%,超过了全市13%的平均增幅。 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应进一步凸现。商业设施加快建设,开元广场乐购大卖场、易初莲花方松店等相继开业,世界品牌直销折扣中心已启动建设。全区有连锁网点245家,连锁商业全年实现销售额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不断发展,市场集聚作用明显。至年末,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59个,成交额43.12亿元,比上年增长3.3%。集市贸易成交额19.45亿元,比上年增长6.2%。 金融业 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全区有银行15家。各项存款余额46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当年新增32.08亿元;贷款余额376.01亿元,增长5.2%,当年新增18.07亿元。个人消费贷款100.36亿元,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92.19亿元。全区各类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61.54亿元,现金支出718.29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56.75亿元。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平稳发展,股票和基金交易较为平淡。全年参加各类证券交易的有33.21万人次,成交额51.56亿元,其中:国家债券2.04亿元,股票47.25亿元,基金2.27亿元。 房地产业 在一系列稳定房价的宏观调控措施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25.27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完成商品房投资125.35亿元,增长56.9%;商品房施工面积1157.57万平方米,增长58%,其中新开工面积250.0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0.37万平方米。房价基本维持稳定,未出现明显波动,销售量有所萎缩。期房销售面积208.59万平方米,下降12.8%,销售额115.09亿元,下降11.8%;现房销售面积34.26万平方米,增长92.9%,销售额11.33亿元,增长26.9%;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23.73万平方米。存量房交易平稳,全年二手房成交过户面积(单向)114.6万平方米,交易金额46.6亿元。 旅游业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组织人员赴江苏无锡举办2005上海之根松江旅游推介会,组团参加桂林国内旅游交易会和上海南京路旅游推介会,参与了2005国际风景名胜暨旅游用品供应商展览会、第三届(无锡)长三角国际旅游交易会、2005年中国(衢州)第二届华东旅游交易会和2005年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组织策划2005上海旅游节松江区活动。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加快项目落地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全区开通旅游交通服务线4条,共有星级宾馆13家,旅行社28家。全年旅游总收入14.95亿元,增长6.7%。各旅游景点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0.04万人次,其中,港澳台游客3.82万人次,增长1.3%;国外游客4.35万次,增长5.6%。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积极探索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以商业总公司下属药材公司为试点,依法完成了药材公司股份制改革程序中的审计、评估及选择受让者等工作。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了内、外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系统建设,参加2005年度内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的有999家企业,参加2005年度外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的有1629家企业。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设立、变更、联审和告知承诺制。出版了企业服务中心指南,明确内外资企业申办流程及入驻企业服务中心各审批部门的审批职能,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完成了试点园区工业项目审批应用系统方案的评估。建立了松江区市民服务中心。 积极发挥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中心咨询、受理、审批、办证等一条龙服务机制。目前,服务大厅有常驻机构18个,合署办公单位11个,能办结的窗口单位11个,松江区项目设立和建设共有审批、办理内容159项,其中121项经核准已进入“中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城镇有415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障,13.03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5.8万人,投保率为98.23%,筹集养老金保险费2600万元。积极稳妥推进镇保工作,全区53名“农口劳模”和2283名“历史遗留人员”落实了镇保,有序推进“渔民”、“市级水利工程”和“市级水源涵养林征用地”人员参加镇保工作。外来人口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19.3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