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9号线建设加快推进,各站点开发前期工作全面展开。乐都西路延伸一期、嘉松南路非机动车道改造、塔闵路西延伸等工程竣工,乐都西路延伸二期工程已开工。完成了沪松公路拓宽工程(洞泾—龙树庵)路灯、花辰公路东段路灯、玉树路跨沪杭高速桥路灯等工程建设。通过“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区”的达标验收。加快房屋综合整治,整治了46.1万平方米,完成“平改坡”面积16.8万平方米。 公用事业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和管理。建成城区100个候车亭,市民出行难得到进一步缓解。全年共新辟、调整公交线路4条,区内公交线路里程增至1105公里,增幅达3%。年末全区共有公交线路41条,公交运营车辆334辆,比上年增长4.7%。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为42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其他客运运营出租车辆250辆,客运总量为502万人次。 公用事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区有自来水厂13家,全年售水量9363万吨,其中生活用水3329万吨;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54.4万立方米。采取错避峰和轮休等能源综合调控措施,减少夏季高峰电力负荷,全年用电量41.79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工业用电28.6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0.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86亿千瓦小时,增长22.1%。天然气接装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人乐、荣乐、通波三个小区共4000户居民的转换工作。全年新增液化气用户1.48万户,新增天然气用户2.25万户,年底共拥有用户31.94万户,比上年增长13.2%。全区全年供应液化气47945吨,比上年增长16.8%;供应天然气641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5.2%。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整体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庙前街、中心医院、乐都路汽车站、秀野桥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拆违力度,加强了物业管理。加大河道疏浚和黑臭河道整治力度,完成沈泾塘景观河道二期工程。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87 个,总投资14205万元,比上年增长45.6%。污水处理系统收集管网建设达到节点目标。污水日处理外排量13.9万吨。建成尘烟控制区41.47平方公里和噪声达标区16.96平方公里。河道垃圾污染治理1070段,共1589公里。 城市绿化 全面推进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评选的验收,成功创建了国际花园城市。新建绿地面积114.63万平方米。对中央公园二期绿地、思贤路中央隔离带、谷阳北路隔离带两侧绿地等进行了改造,努力提升松江区现有公共绿地的质量档次。至年末,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4.1%。全区已建成绿地面积1279.99万平方米。 四、城市信息化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194.9亿元,比上年增长51.3%,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6.1%,对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8.8%。其中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953.63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44.8%。全区信息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31.24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13.2%,其中台积电项目完成投资14.91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3%。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全区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构筑基层信息网络,全区共20家单位进行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有7家单位已通过验收。有序推进政务外网应用,出台《松江区政务办公信息平台操作管理规范》,从制度规范操作管理,实现了区办公中心内21个政府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使用政务办公信息平台进行办公。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扩大信息公开渠道。完善信息内容,加强网上政府信息公开栏目的管理。有效保障网络安全。加快社区信息化和城镇信息化建设,全区4个街道都已建成电子政务系统,完成了“社区实有人口库”,方松街道和岳阳街道设立了“社区公共信息点”,车墩镇和叶榭镇被确定为市城镇信息化试点单位。有序推进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开发完成了“智能化会议签到系统”,在原先工商法人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区级法人信息库,基本建成松江区企业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岳阳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洞泾镇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作为居住证试点单位,已正式开通了办理临时居住证的业务。全年申领社保卡5159张,发放社保卡为6244张。对付费通缴费终端进行全部更换。 五、社会事业 科技 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有科技人员60935人,比上年增加122人。积极组织各类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受理工作。全年共推荐申报6个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和19个市种子资金项目。获准国家创新资金立项项目4个;获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立项项目2个,获准国家火炬计划立项项目1个;获准国家重点新产品立项项目3个;推荐3家企业为上海市科教兴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申报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项,其中1项批准立项;组织推荐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4家,并全部获奖。组织申报上海市培育专利试点企业9家,确定松江区专利试点企业5家;组织企业参加全国专利技术交易会,其中1项专利获得全国金奖。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113项,比上年增长28.8%,认定登记技术交易合同82项,累计合同金额达12771万元。 教育 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顺利完成“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制定并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制度。深入推进二期课改,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加大职、成校实训基地建设,大江职校的“汽车维修与应用”公共实训中心列为市教委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利用大学城资源,创建松江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完成松江二中、四中教学楼改建。松江一中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推进“三区联动”,成功举办地校合作论坛,组织开展大学师生看松江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有效地推进了大学园区与地方的互动发展。全区有区辖中专1所,在校学生1581人;中学33所,在校学生33205人,其中高中生11993人;小学13所,在校学生25811人;幼儿园34所,在园儿童13998人,幼儿入园率91.6%;辅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88人;职校2所,在校学生2495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依法批准设立民办非学历办学机构4所,民办托幼园8所,民办中小学1所。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8%。全区本科、大专、高职达线率87.8%。成人教育深入开展,接受本科学历教育的2145人,大专学历教育的12191人,专业技术教育为57822人,计算机等级培训的8289人,通用外语水平考试培训的5059人。加强在职教育,完成各类成人教育培训22.4万人次。松江大学园区已有7所高校,共招收学生5.2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