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业 金融业加强服务创新,积极拓宽各类消费贷款项目,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有银行14家,比上年增加1家。各项存款余额349.7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当年新增88.28亿元;贷款余额290.94亿元,增长55.5%,当年新增104.33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4.4亿元,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50.69亿元。全区各类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44.12亿元,现金支出491.13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47.01亿元。资本市场进一步规范,股票和基金交易较为平淡。全年参加各类证券交易的有38.88万人次,成交额47.93亿元,其中:国家债券0.31亿元;股票46.70亿元;基金0.75亿元。 商业 努力改善消费环境,不断加快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商业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商业实现增加值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8.56亿元,增长15.8%。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各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其中:吃的消费品零售额36.99亿元,增长17.9%;穿的消费品零售额7.32亿元,增长18.6%;用的消费品零售额39.09亿元,增长13.8%;烧的消费品零售额5.16亿元,增长13%。 非公有制经济商业零售额份额不断攀升。在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和集体商业企业零售额7.6亿元,占总量的8.6%;非公有制经济商业企业零售额80.96亿元,占总量的91.4%,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 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区有连锁网点120家,连锁商业全年实现销售额6.78亿元,比上年增长45.5%。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通信以及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增长较快。家用电脑销售增长22.6%;组合音响销售增长18.3%,建筑装潢材料销售增长35.7%。 至年末,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39个,全年成交额3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3%。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服务水平继续改善。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450万元,比上年增长41.7%。全年发送信函903万件,比上年增长5.5%,其中:国际函件2.32万件;国内特快专递15.91万件;国际特快专递1.15万件。发送包件52.45万件,增长170.8%,其中:国际包件1825件,增长4.5%。全年报刊发行量2418万份,增长2.7%。挂发长途电话1856万次,增长35.6%,其中:国际和港澳台长途131万次,增长6.7%。年末拥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9.86万门,增长10.2%;拥有电话用户25.19万户,增长14.7%,其中:住宅电话18.49万户,增长9.5%;小灵通用户20880户;宽带接入用户21935户,增长81.6%;ISDN用户3097户。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市场交易活跃,房产开发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2.02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完成商品房投资59.45亿元,增长56.4%;商品房施工面积532.97万平方米,增长54.1%;竣工面积214.58万平方米,增长55.4%;销售面积287.65万平方米,增长115.3%;销售额104.94亿元,增长147.1%;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1.23万平方米,下降42.1%。存量房交易活跃。全年二手房成交过户面积(单向)87.3万平方米,交易金额28.31亿元。 旅游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年内,成功举办了“2003年上海旅游节”松江区活动,有铁人三项国际积分赛、第四届上海方塔妈祖文化旅游节、2003上海影视“摘星”之旅、“天马九九高,人人九九寿”第二届九九重阳天马登高节等八项主题活动。全区开通旅游交通服务线3条,星级宾馆12家,旅行社22家。旅游总收入11.98亿元,各旅游景点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7.19万人次,其中:港澳台游客3.49万人次,下降8.2%;国外游客3.82万人次,增长3.2%。受“非典”的影响,春节、五一、国庆期间游客21.11万人次,景点票房收入235.18万元,均比上年减少。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年内有114户企业完成改制,职工转换身份3799人,实现资产增值1.41亿元。累计完成企业改制227户,实现职工转换身份9804人,实现资产增值3.01亿元,达到两个“基本实现”:即基本实现国集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国集资本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的目标。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上海市松江制氧厂、上海松江果品公司等8家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为民营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认真落实市第三批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的相关工作及进一步加强企业收费清理工作。全年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4项,调整行政审批项目41项。全区涉及企业收费项目780项(除学校、医院外),其中涉及试点园区企业收费的项目为308项。根据“收费项目只减不增,收费标准只降不升”的要求,通过取消和合并,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缩减为73项。对原松江工业区模式进行了调整,将松江出口加工区、松江工业区和松江科技园区进行体制整合,重新设立试点园区核心区。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对落户企业开展“保姆式”终身服务,在试点园区率先试行企业准入“网上审批”和建设项目“绿色通道”。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有382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比上年增长20.5%;13.22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7.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12.42万人,投保率为94.26%,筹集养老金保险费6663万元,比上年减少0.3%。19.25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统筹,统筹投保率83.18%。社会救助帮困体系进一步完善。救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城镇居民6461人,下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19万元,发放粮油帮困卡20065张。全年救济农村特困户2365户,比上年增长1.3%,救济金额511万元,比上年减少2.3%。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1家,床位1781张,其中区级养老机构1家,床位250张。全年新建老年活动室25家。至年底,全区累计完成社会保障卡申领197274张。 国内合作 积极开展国内经济技术合作,探索协作新思路。邀请江、浙两省各驻沪机构组织经贸代表团来松考察投资,赴浙江、福建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全年召开3次部分外省市在松企业座谈会,为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对口帮扶和援助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年落实援滇资金180万元,援建项目6个;援藏资金176万元,援建项目13个;援疆资金65万元,援建项目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