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体育

积极推进“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加快业余训练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推进体育产业化。精心组织“市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周”系列活动。年内组织15次区级比赛,参赛运动员达9000余人。占地2万余平方米的泗泾体育公园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配有四十余件各类健身器材、门球场、健身路径。全区新建2个健身苑,25个健身点,年末止共有健身点134个。年内参加市级比赛的运动员有731人次,获金牌30枚、银牌39枚、铜牌32枚。成功承办了全国汽车拉力赛、全国女足超级联赛、全国男足乙级联赛、国际少儿游泳邀请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尤其是9月13—14日举行的2003年上海佘山“世茂杯”国际铁人三项赛、亚洲杯系列赛暨全国锦标赛,来自国内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336名运动员,近500名政府官员、记者、领队、教练云集松江。全区中、小学校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总人数57398人,优秀人数7582人,优秀率16.5%,良好级以上人数22189人,良好率48.3%,及格级以上人数44113人,及格率96%。

六、人民生活

人口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506795人,全年出生人口3323人,出生率6.58‰,死亡人口3762人,死亡率7.45‰,自然增长率-0.87‰。

就业

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年内实现新增就业岗位30788个,超过全年指标53.9%;净增  就业岗位16402个,超过全年指标95.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550人,占控制人数的93.6%;“南劳北上”2488人,超过全年指标24.4%。全区城镇从业人员156290人,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区属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4623人,比上年增长5.1%;私营企业城镇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10588人,比上年增长10.3%;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4822人,比上年增长55.6%;自由职业者6257人,比上年增长76.1%。全年培训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862人。

城乡居民收入、储蓄和居住水平

随着全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21940元,比上年增长10.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253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6790元,增长9.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8.46亿元,比上年增长27.3%。随着松江新城的大力开发和老城的改造,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4.1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

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34台,轻骑摩托车106辆,洗衣机79台,热水器50台,电话机112台,影碟机29台,家用空调36台,家用电脑12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中面临土地、电力等供需矛盾;社会就业压力较重;农民收入有待继续提高;需进一步调整服务业结构,提高档次;城市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各项增加值绝对额以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以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