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服务。年末全区共有公交线路36条,公交运营车辆295辆,比上年增长14.3%。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为34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其他客运运营出租车辆250辆,客运总量为4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全区有自来水厂16家,全年售水量10292万吨,比上年增长19.6%;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49.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8%。其中生活用水4368万吨,增长16.7%。全年用电量28.42亿千瓦小时,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5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7.5%;以户籍人数计算的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510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6.6%。全年新增家庭煤气用户1.03万户,新增液化气用户2.06万户,年底共拥有用户24.26万户,比上年增长23.7%。全区全年供应液化气35470吨,比上年增长12.2%;供应煤气2924万立方米,增长44.2%。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优化、美化水环境,积极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我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水利风景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2个,总投资9094万元。污水日处理外排量6.21万吨,比上年增长6.2%。建成尘烟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各19.96平方公里。河道垃圾治理1074条(段),1698公里。

城市绿化

全面推进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我区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新建绿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以上绿地3块。已全面建成中央公园一期、二期、三期、思贤公园、市民广场等大型公共绿地,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3.2%。至年末,全区已建成绿地面积637.21万平方米。

四、城市信息化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快速增长,成为松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5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倍,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8.1%上升为45.2%,对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1.4%。其中达丰电脑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486.31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41.6%。全区信息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1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8.3%,其中台积电项目完成投资6.91亿元,占全区总量的4.6%。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电子政务加快建设。松江区政府门户网站(新版)正式开通,完成了松江区电子政务应用平台、视频音频信息展示系统的调试和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目前有4个频道,20个栏目、包含244个子栏目,信息量已达到1600万字。基层信息化应用加紧推行,已完成“松江党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松江统计信息网”等网站,其余各委、办、局的网络平台正在加紧构建。方松街道作为市14个信息化重点推进街道之一,已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统计无纸化、管理信息化”从而成为市郊首个信息化社区。“万户家庭网上行”计划启动实施,此计划争取在三年内对本区1.2万名35至60岁的社区妇女进行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基础性培训,至年底已完成3487名学员的培训工作。

五、社会事业

科技

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科技创新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全区有科技人员56668人,比上年大幅度增加。年内,我区有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创新资金项目,1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农业重点攻关项目,1个项目被批准为市成果转化重点项目,4个项目被评为市火炬计划项目,20个项目被批准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区专利管理办公室受理专利申请880项,比上年增长30.8%。认定技术登记合同42项,技术交易额2154万元,比上年下降4.9%。64户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年内建成位于岳阳休闲广场的松江第一块电子科普画廊。至年底全区已有6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教育

推进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成立了中山小学教育集团,全区四大教育集团全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增强集团综合竞争能力,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扩大教育开放,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了华师大松江实验中学,松江建筑学校与澳大利亚的联合办学项目已招生,大江职校与英国合作办学已达成协议。完成了车墩、张泽地区六所中、小学的撤二建一工作。有区辖中专1所,在校学生1403人,比上年增长6.1%。中学33所,在校学生29978人,增长0.2%,其中高中生10939人,增长22%。小学14所,在校学生30286人,增长0.1%。幼儿园33所,在园儿童11092人,幼儿入园率90%。辅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85人。职校2所,职校附设点1个,在校学生2473人,比上年减少2.1%。积极探索和推进多元投资办学,至年末,全区共有7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5438人,其中民办中学6所,在校学生3479人,民办小学1所,在校学生1959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全区本科、大专、高职达线率70.8%,其中松江二中为98.6%,松江一中为96.9%。成人教育深入开展,接受本科学历教育的1825人,大专学历教育的7823人,专业技术教育为23354人,计算机等级培训的9678人,通用外语水平考试培训的2825人。加强在职教育,完成各类城人教育培训20.9万人次。松江大学城已有6所高校共招收学生25000名。

文化

文化、新闻、广播和电视事业取得新发展。松江图书馆建成了“松江图书馆网站”和“松江地方文献研究室”,配合“松江新一轮发展行动计划”创作并演出了系列文艺节目“新的跨越”,积极抗击“非典”创作了故事《“非典型”爱情》、歌曲《抗击SARS歌》等作品。至年末,全区有影剧院9座,文化馆、站17个;公共图书馆、站15个,藏书64.4万册,全年接待读者35.9万人次;全年放映电影1652场次,观众5万人次;演出戏剧910场次,观众30.1万人次。松江电视台每周平均播放电视44小时,全年播放电视画面新闻2460条,口播新闻498条。加快提升网络质量,完成了区政府事实工程——新城区5千户860MHZ有线电视用户的安装任务和老城区1万户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工程。全区有有线电视站11个,有线电视用户97038户。区广播电台每日平均播放14.4小时。全年出版《松江报》102期,发行260万份。

卫生

深入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不断增强卫生服务综合能力。年内,区中心医院改扩建工程已完成新病房、新医技大楼等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门急诊、特需病房等二期工程在加紧建设。完成了血站、医疗救护站搬迁和精神卫生中心工程以及卫生监督站迁建。完成新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以及泗泾医院、岳阳地段医院等卫生院所的改造工程。防非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上半年面对“非典”疫情,建立了高效运转的防非工作指挥体系,组织实施防治工作,确保了全区没有非典病例发生。全年完成诊疗1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收治住院病人5.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至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19所;卫生技术人员2667人,其中医生1344人,护师、护士1023人;拥有病床3284张。全区有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所17个,村医生和卫生员418人。全年完成医疗设备投资1677万元,基本建设投资288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