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随着城市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会展业发展不断加快。全年全区共举办各类会展564场次,参展人次达到820万人次;承办各类会议3370场次,参会人次达到30万人次。全年会展会议营业收入达1亿元。年内著名旅游企业“东方中旅旅游有限公司”落户静安。 二、改革开放 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 以商业、建设、工业系统的改革为重点,不断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年内,基本完成了静安新城置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容环卫系统“政事分开、管养分开”改革;初步形成梅龙镇集团公司、粮油公司、新中冶金设备厂改革方案;组建了区卫生投资管理中心。 年内A级资质的立信、东洲中介机构进驻改制企业,加强国资监管,国有资产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至年末,全区227户国有独资、控股企业国有资产总量达到47.68亿元,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额为0.50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2%;年内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目标,全年国有产权通过产权市场共转让35项,总金额(收购、转让)1.43亿元。 工商登记 服务与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全区现有企业注册总数8339户。其中,国有企业732户,集体企业708户,股份合作制企业493户,有限责任公司1420户,私营企业3777户,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16户(含港澳台独资企业75户),外商投资企业305户(含外商独资企业176户),在本区注册的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602家。 国内合作 国内合作取得新进展。年内全区新增国内各地来沪投资企业889户,比上年增加18家,注册资本总额15.2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196户,注册资本1.67亿元;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6户,注册资本1.15亿元;现代服务业企业424户,占新增国内各地来沪投资企业总数的48%,注册资本总额7.8亿元。 对宜昌夷陵等地区的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全年投入帮扶资金225万元,创历年之最。至年末,全区与17个省市,25个地区签订了友好协议。在对口支援云南、江西省等灾区中,全年全区共募集衣被6000余袋,募集捐款20.2万元。 吸引外资 吸收外资规模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吸收外商投资企业达105家,比上年增长6.1%;合同利用外资总额2.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3%;实到外资总额1.6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9.2%。服务业吸收外资增势强劲。全年现代服务业吸收外商投资企业达85家,比上年增长39.3%;占全区吸收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81%;合同外资总额1.53亿美元,占71%。总部型经济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年内,区内新落户地区总部3个、研发中心1个,在全市九个中心城区中位列榜首。成功审批了路易威登商业销售、BTI旅游和罗便士保险公估项目,实现商业、保险业、旅游业吸收外资全市领先。 外贸出口 以优先发展加工贸易,支持企业自营出口为重点,不断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外贸出口保持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出口总额62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占全年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2.3%。全年加工贸易完成出口1.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7%;一般贸易完成出口1.83亿美元,增长34%。市场呈现多元化态势。至年末,全区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00多个,主要出口商品为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箱包鞋帽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城区合作进一步加强。年内,区人民政府代表团访问美国、巴西,分别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巴西坎比纳斯市签署了《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与旧金山市签署了《城市建设和教育发展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至年末,已有4个城区与我区签署交流备忘录,交流区域分别是亚洲、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往来取得新突破。年内,韩国汉城市钟路区政府友好代表团来我区进行正式访问,区政府与法国奢侈品协会就世界级品牌落户静安事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区卫生局与新加坡百汇护康集团有了合作意向。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驻沪总领事参加静安迎春招待会,区政府以安排访问学校等方式向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夫人、俄罗斯萨玛拉州杜马副主席巴布洛娃等国家外交官及高级官员展示静安经济、文化成果,提升静安知名度。 三、城市建设与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4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商品房投资48.23亿元,增长7.5%;基本建设投资3.65亿元,增长27.9%;更新改造投资0.57亿元,比上年下降28.5%。 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清理投资项目。全年区内共清理投资项目76项。 重大工程与市政建设 重大工程建设迅速推进。全年建成、在建和新开工项目总量面积达108万平方米。静安南京路地区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年内静安寺步行街(一期)建成启用。静安寺庙改建、国际丽都城等一批工程正在积极建设。静安寺地区会德丰广场等6个重大项目全面开工。 市政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全区现有属城市路网的道路64条,其中横向道路30条,纵向道路34条。城市道路总长度62公里,道路面积121.4万平方米。年内完成了康定路—武宁南路等堵头路口拓宽工程和巨鹿路等三条道路下水道低标扩容改造、道路大修工程,基本完成大田路等三条道路辟拓工程。建成了以静安南京路为轴线的区社会停车管理诱导系统,进一步缓解了交通矛盾。人行道板三年更新计划全面推进,完成人行道板改造面积32万平方米,占全区人行道板总面积的比重达到83%。全区现有公交线路80条,公交环线1条。地铁线1条,轨道交通站2个。年内常德路3.5万伏变电站建成运行,余姚路11万伏变电站建设结构封顶。完成了区内1600套下水道窨井盖和600套进水口更新。 住宅建设与旧区改造 城区规划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住宅建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区现有居住房屋面积763.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到15.3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全年住宅施工面积243.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4%;住宅竣工面积96.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倍;新开工面积23.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4.3%。年内,创建“四高”优秀小区2个。 旧区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动拆迁规模得到有效控制。至年末,全区共动迁居民811户,比上年下降84.3%;动迁面积2.2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4.8%。动迁单位61家,比上年下降61.2%;拆房面积5.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5.8%;创新旧区改造模式,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完成多层住宅综合“平改坡”32万平方米,受益居民6000余户;完成长华、姚西、光明三个旧小区“平改坡”7.2万平方米;“一街多点”旧式里弄住宅小区环境综合改造19万平方米,房屋综合整治15万平方米,整治老式住宅楼公用部位和厨房4.09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