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2 大连市统计局

四、农 业

农业生产: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现价总产值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农业产值73.7亿元,林业产值3.5亿元,牧业产值71.5亿元,渔业产值137.2亿元,分别增长21.3%、16.5%、24.6%和12%。

农牧产品产量:农牧产品获得丰收。完成粮食总产量146万吨,水果总产量92.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6%和17.3%,均创近六年来最高水平;蔬菜总产量229.3万吨,增长3.8%。完成肉类总产量45.3万吨,增长19.1%;禽蛋总产量19.3万吨,增长7.6%;奶类总产量9.9万吨,增长9.5%。

渔业:海上大连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地方水产品总产量215.7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品产量128.9万吨,增长2.1%;海洋捕捞产品产量86.2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远洋捕捞产量17.8万吨,增长9.3%,占海洋捕捞产量的20.7%,上升1.9个百分点。苗种产值11.8亿元,增长90%。海参产量1.18万吨,增长53.3%。新增海参港池及底播养殖面积0.8万公顷;新增海水陆地工厂化养殖面积23.3万平方米。

林业:全年农村植树1.01亿株,比上年增长2%,造林4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0.8万公顷。新建和完善以沿海防护林为主的绿色屏障100公里、绿色通道200公里。新增封山育林面积3.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2%。

生产条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0.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4%。年内完成机耕面积20.1万公顷、机播面积10.5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3.8万吨,增长8.7%;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92万吨,增长8.2%。

水利建设:新建各类水源工程1177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1万公顷;新建方塘94座;完成重点集雨工程57处;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万公顷;除险加固水库10座;新增蓄水能力1686万立方米。

五、工 业

工业生产: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8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快报初步统计,下同)完成增加值524.1亿元,可比口径增长25.4 %;完成销售产值1997.2亿元,增长30.3%。

工业产品:部分适销对路的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制冷空调设备和民用钢质船舶分别增长60.8%、37.4%和26.1%;电淋浴器、房间空气调节器分别增长60%、39.6%。能源工业品稳定增长。发电量和供电量分别增长10.1 %和 9.8%;原油加工量增长19.1 %。

工业基地建设:“四大基地”产业主导作用增强,合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83.3亿元。其中石化工业完成产值660.45亿元,增长37.6 %;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完成产值615.6亿元,增长31.04%;船舶制造工业完成产值86.2亿元,增长21.5 %;电子信息产品工业完成产值221亿元,增长14.6%。

现代产业基地大项目建设势头良好。大石化2000万吨炼油、西太平洋150万吨加氢裂化扩能改造、齐化6万吨聚碳酸脂等项目开工建设。建成造船重工30万吨大型船坞,基本完成新船重工270万吨造船项目。本市被确定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建设进展顺利。冰山三洋工业园、金州机车出口基地、瓦房店装备制造工业园、普兰店仪表电子工业园、庄河花园口工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在国家批准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债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中,本市累计获得62项,总投资额达228亿元,已有57个项目开工建设,4个项目竣工投产。

工业经济效益: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持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综合指数为150.4,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58.6亿元,增长26.6 %;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0.5亿元,增长14.9 %。产品销售率为98.96%,提高 1.08个百分点。

六、建筑业 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8.1%。房屋施工建筑面积2705万平方米,增长19.6%;房屋竣工建筑面积1255.1万平方米,增长31.8%。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6万元/人,增长18.7%。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333.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4%;竣工面积421万平方米,下降27.3%。完成商品房销售额151.5亿元,增长4.1%,其中住宅销售额132.4亿元,增长9.8%。商品房销售面积486.2万平方米,下降2.3%,其中住宅销售445.4万平方米,下降0.2%。

市内四区存量房累计成交2.52万宗,比上年增长26.1%;成交面积206.2万平方米,增长19.4%;成交额50.84亿元,增长39.4%。

七、交通运输 邮电通信 仓储业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全年运输企业完成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1675.4亿吨公里,增长28%。实现货物周转量1622.3亿吨公里,增长28.1%。其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分别完成159.6、59.2、1396.8和0.49亿吨公里。实现旅客周转量108亿人公里,增长26.8%。其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分别完成44.2、31.5、8和24.3亿人公里。

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1.45亿吨,增长15.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1.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221.12 万标箱,增长32.4 %;完成旅客吞吐量614.7万人次(不含麓岛运输),增长19.6%。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61.4万人次,增长34.9%;完成货邮吞吐量11.75万吨,增长23.6%。

航运中心建设:航运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航运业年内完成投资额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提前建成投产,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300万吨。烟大铁路轮渡开工建设。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二、三期工程和保税区汽车专用码头、大连湾通用杂货泊位工程等进展顺利。保税区5平方公里填海造地工程全面完成。航运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区港联动”封关设施通过国家验收。航运中心辐射领域扩大,全年新增国际集装箱班轮干线2条、国际航空线3条。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7亿元(2000年不变价格),比上年增长10.8%。完成特快专递190.7万件,增长12.4%。邮政储蓄年末余额70.5亿元,增长15.7%。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93.1万户,增加51.5万户;固定电话通话量69.7亿次,增长24.5%。无线市话(小灵通)用户72.2万户,增加38.2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0.8万户,增长20.7%。国际互联网用户104.9万户,增长23.6%,其中宽带用户29.8万户,增加17万户。

仓储业:截至年末,大连口岸仓储业拥有各类经营性仓库309家,占地面积1052万平方米,储存能力867万吨。储存货物主要分为粮食、五矿、机电、化工、轻纺、冷藏等品类。其中,国家主要的粮食储备基地——南关岭国家粮食储备库储存能力为100万吨。